隋末最无能的皇帝,拥兵40万占据半个南方,最终不战而降唐朝

发布时间:2025-07-03 00:12  浏览量:1

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有人自立称帝,有人拥兵自重,有人割据一方。在这段动荡的乱世中,萧铣虽然比不了李渊、窦建德等枭雄,但其势力之盛,远超南方诸多割据势力。他自称梁帝,拥兵四十万,其辖地包括荆州、江陵、巴陵、豫章、交趾,占据了南方半个版图,然而这样一支看似强大的军队,却与唐军正面对峙时纷纷不战而降,令人唏嘘不已。

萧铣 网络图片

萧铣本系西梁皇族之后。西梁是南朝梁国的残余,在西魏、北周的扶持下建立的傀儡政权,到了隋文帝时期被灭国。因此,萧铣童年家道中落,幼年丧父,早年与母亲相依为命——祖上虽贵为王孙,但他少年时期却未享受到前朝皇室的荣华富贵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对与之血脉相连的萧氏一族广施恩泽,萧铣也因此得以出仕,被任命为罗川县令。在职期间,萧铣勤勉有政绩,为百姓称道,在当地逐渐积累口碑。谁料天下大乱,竟也给了他飞黄腾达的机会

萧铣 网络图片

公元617年,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各地军阀纷纷起兵,南方岳州将领董景珍与诸将密谋起事,欲另立新主以号令天下。经过权衡利弊,众人一致认为扶持前朝皇族更容易拉拢人心,此时担任县令的萧铣,身份再合适不过

于是,董景珍遣人致信萧铣,函中言辞恳切,重提其祖上梁朝旧统,更有一番“复国大义”的热血鼓动。萧铣阅信之后,心中大喜过望,回信表示他愿顺应天意——萧铣从一个小小县令,旋即宣布起兵,自称梁公,依梁朝旧制设坛布告,设置百官,起草律令,俨然有开国气象

萧铣 网络图片

萧铣起兵后,很快便召集了数万兵马,未经大战便轻取巴陵,进而称王。古人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萧铣自称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嫡系后代,借前朝之名吸附众望,逃亡兵将纷纷归附,又以其文教得当、礼制复古,于是获得部众拥护,短短数年间,建立起了以荆州、江陵为中枢,东抵鄱阳湖流域、南至交州、西至三峡的大片南方疆域

隋末南方一带,比起北方常年战火连天,更利于政权稳定。其中尤以荆州为重,仲尼有云:“荆楚之材,可以为干城。”自古荆州之地人杰地灵,易守难攻。而江陵作为昔日西梁旧都,在萧铣复梁后便随之重建,宫殿和宗庙,一时间焕然一新,好似旧梁再现

梁武帝萧衍 网络图片

萧铣麾下将领如雷世猛、董景珍、苏胡儿、杨道生、张绣等人皆为各地豪杰。他曾调兵遣将,虽然向西攻取益州未果,但是张绣攻下岭南,苏胡儿夺得豫章。渔阳之战后,隋王朝几乎是个空架子,南方隋军将领张镇州、王仁寿等人皆无归处,见萧铣早早称帝、礼贤下士,于是都率军归顺,其版图更是进一步扩大——史载,其军队最多时竟达四十万人,其势力范围之广,已能与李渊分庭抗礼

公元618年,萧铣于岳阳正式称帝,国号为“梁”,以恢复梁朝为旗号!然而,萧铣一朝过度依赖旧制,仅凭祖上梁朝为号召力,此举并不能让手下将士全部信服:麾下诸将拥兵自重,朝廷财政依赖各地赋税与拥兵将领的供给,中央没有强而有效的控制权

萧铣 网络图片

一开始,萧铣尚有争霸天下之志。他迁都江陵时,依照旧制遣使祭祖,重修祖庙,亲率群臣朝拜梁武帝遗像,以收买旧臣人心,然而随着连年战乱,各地豪强并起,归附的将领中早已有不少人离心离德,加之萧铣施行裁军、减税、休养民力,军中将士渐生怨言

彼时,董景珍、张绣等大将均拥重兵于各州要地,萧铣为了收回中央集权,命令各军遣散士卒,回归耕种。此令一下,各地将官纷纷不安,虽然董景珍之弟密谋叛乱事发被诛,同时又杀掉董景珍、张绣等大将,但是此举点燃了各方怒火。自此,稍有不满者皆背弃朝廷。而在此内乱之际,唐朝派出李孝恭与李靖率军南征,唐军自夔门而下,分兵四路进攻梁军各城,战事极为顺利

大唐战神李靖 网络图片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萧铣拥兵虽有四十万之众,可当唐军沿长江自巴蜀而下时,各州守将几乎毫无抵抗,望风而降。李靖大军自夔州入江陵,连战连胜,几乎未有大规模战斗发生——唐军前锋所向披靡,如迅雷般快速推进至江陵城下

公元621年,萧铣眼见援军无望,江陵城中兵力空虚,自知难敌兵锋正盛的唐军。于是,他只得率众出降,素服以示归降诚心。

大唐战神 李靖 网络图片

萧铣投降后被押送至长安,途中曾向李靖表明心意,声称他是为了一城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才开城投降。待至长安,唐高祖召见,痛责其僭越称帝,不识时务——最终被斩首示众。

此后,昔日的梁国疆域尽归大唐所有。此战,李靖以兵贵神速而名扬天下,而萧铣则在史册中,留下“无能”二字。

萧铣 网络图片

萧铣,这位表面声势浩大的称帝者,其政权内部早已矛盾尖锐,又因猜忌诛杀董景珍、张绣等大将,导致手下众叛亲离,同时军事上分散兵力,被唐军逐个击破——对于无能者来说,再好的一副牌也会打得稀烂!

参考史料:

《隋书》

《北史》

《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