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陈胜——上行收益大,下行风险小,则事当为

发布时间:2025-05-26 10:17  浏览量:6

《资治通鉴》: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

上行:

天下之愁怨

这是秦国敌人太多了。

秦二世动则杀人——结果成了所有人的威胁——以至于成了大多数人的敌人,也即秦国敌人多。——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一个人如果敌人很多很多,则谁都敢与他为敌。——这是上行的可能性大。

而举大名

这是上行的收益大。

下行:陈胜吴广,已经陷于死亡的最坏结果了,

1、最坏的情况,两个结果一样坏。——这是下行后的风险很小。

2、稍好的情况,也可以富贵一时。——这是上行后的收益很大。

也即,下行后的风险很小,而上行的收益很大,——于是,陈胜吴广等一众人,就敢于起义了。

如果一个事情下行后的风险很小,而上行的收益很大,——那么这样的事情,是大概率能驱动人干的。

比如,

蔡崇信对于加入阿里巴巴:“拥有耶鲁法学院的学位在政府和商界里都很稀缺,也就是说,如果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我还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

这种选择看起来很难,但一旦想通,则是一个相当容易的选择。陈胜吴广的情况和蔡崇信的情况,是同一个本质。

如果一个制度动不动就杀人,就容易人为的造成这种下行后的风险很小的情况。所以,

1、要不使对方背叛,就要造成对方背叛后的下行后风险很大、而上行后的收益较小。

2、而要驱动人,就给对方兜底——从而造成下行后的风险很小——那么胆怯的对方就会放手而为。

从而使事情获得或者是极大的阻力——使静下来、或者是极大的动力——使动起来。

历代开国后,就需要使天下静下来。比如,刘邦的平叛,

上闻,乃赦赵、代吏人为豨所诖误劫略者,皆赦之。上自往,至邯郸,喜曰:“豨不南据漳水,北守邯郸,知其无能为也。”赵相奏斩常山守、尉,曰:“常山二十五城,豨反,亡其二十城。”上问曰:“守、尉反乎?”对曰:“不反。”上曰:“是力不足也。”赦之,复以为常山守、尉。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

赦之和官复原职,就使这些人上行后的收益很大,而下行后的风险很高。——于是就使人静下来了。

而封之各千户、以为将——这是给站在自己一方的人——极大的上行收益。——这就使人动起来了。

一静一动,形成的此消彼长——所以,就把叛乱平叛下来了。

打着扶苏的旗帜——这可以分化秦国内部,使削弱对手。

打着项燕的旗帜——这可以吸引楚地之人,以增强自己。

这是陈胜和吴广想获得的好处。

陈胜和吴广,希望自己在秦国内部有理,在民间也有理——但却选了两个相背的人——扶苏和项燕——这两人不属于同一个阵营、而是属于敌对阵营。

所以,实际上不能长久的分化秦国内部,也不难长久的吸引楚地之人——秦和楚的仇大了去了。两者只能取其一。

也就是说,在一时之间是可以的,但长久上却是不行的。所以,陈胜吴广,起来的也快——但倒下去的也快。

而要长久——就必须加强朋友,

1、加强六国王室后人和六国贵族。——立为王。

2、争取六国民众,而不单单是楚地之人。——废秦法。(这法像孙悟空的紧ku咒。)

小结,

1、要设置下行风险,要设置打开上行收益或者限制上行收益。

2、要削弱敌人,要加强自己。

3、要增强朋友,一方面是在敌人内部找朋友——增强之,使之有实力成为主要敌人的威胁,一方面是在敌人外部找朋友——为民众提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