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君臣接连犯下许多错误,为何依然能迅速平定四川,一统天下?
发布时间:2025-07-29 18:36 浏览量:1
在刘秀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平定割据巴蜀的公孙述,是最后一次重大作战。
在这次作战中,从刘秀本人到其手下大将,都曾接连犯错。
然而,即便如此,刘秀还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消灭了公孙述,平定了西川,从而完成了天下一统。
我们都知道,军事斗争中,一个小小的失误常常都足以致命。刘秀君臣却能在接连犯错的情况下依然如期完成既定战略,这又是为何呢?
公元35年,刘秀终于平定了陇西。
由此,刘秀要统一天下,只剩下最后一个对手——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了。
时不我待,刘秀迅速展开了平定巴蜀的战役。
刘秀原本的计划是这样的。
1、兵分两路。
刘秀决心兵分两路。
北路,由平定陇西作战中表现出色的来歙率领诸军自陇西南下,为北路军。
南路,由吴汉、岑彭率荆州兵,自三峡攻入巴蜀。
2、南路先行,北路跟进,分进合击。
在具体作战节奏上,刘秀下令南路先行攻击。
南路突破三峡,进占江州后,北路大军再攻河池。
随后,南北两路会合,合击成都,一举消灭公孙述集团。
然而,刘秀的这一计划,环环相扣,不可谓不精密。
只是···计划始终是计划。即便强如刘秀,他制定的计划,也难免会跟不上变化。
按计划,该是南路先从荆州方面动手。
为此,吴汉率领6万荆州兵,与岑彭会合于荆门,准备开始行动了。
当时,吴汉是大汉的大司马,掌军政。
也就是说,吴汉职务上乃是全体汉军的司令!自然也是攻蜀南路军的总指挥!
然而,吴汉一到前线,就和岑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吴汉认为:岑彭带来的战船数十艘及诸郡水兵,规模不大,但耗费却极大,应当遣散裁撤!
而岑彭则指出:沿江取三峡入巴蜀,一路都是水路,没有水军还打什么打?
争论传到了刘秀那里。
刘秀没有啰嗦,下达的命令简单直接:把南路军的总指挥权,全权委托给岑彭!岑彭是主将!
如此,临阵换将,然后才出战!
临阵换将,素来是兵家大忌。
尤其是,让吴汉接受岑彭的指挥,更是需要极大的决心。
首先,吴汉是大司马,相当于全军总司令,而岑彭撑死算一方面军司令。
同时,吴汉并没有犯下什么实际错误,与岑彭之间也只是具体问题上有分歧,刘秀拍板采取谁的方略就好了,又何至于非要换将呢?
然而,刘秀没有啰嗦,直接让吴汉听从岑彭的指挥,就此结束了分歧。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吴汉所提的看法,不只是对一个具体问题的看法,更是暴露了他完全不懂水网作战!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此次作战,是历史上第一次从三峡入巴蜀的作战,史无前例,所以,没有什么先例可以学习的吴汉对水战认识不足也是正常的。
同时,虽然吴汉是荆州南阳人,但是,吴汉很早就去渔阳贩马,活跃于北方了,确实不熟水战。
原本,吴汉或许还可以一用。
但是,如今,吴汉居然要裁撤水军,这反应出:他离胜任此战指挥之间,差距还十分大,暂时确实不适合担任总指挥!
而岑彭虽然也是南阳人,吴汉老乡,但是“少为棘阳长,善水战”,极为擅长水战。
所以,不要啰嗦,直接让岑彭担任主将!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吴汉不但没有怨言,说让就让了出来,并且在后来成了接替了岑彭的指挥之务,是既当好了“辅助”,又当好了“替补”!
所以,刘秀的调整,虽然看起来很蹩脚,但是,因为刘秀团队的良好氛围,这些问题似乎很顺利就克服了。
不久,南路军在岑彭的指挥下,连战连胜,迅速突破三峡,攻到了江州。
依计划,此时,应该是北路军南下,大家一起南北夹击了。
而北路军开始行动后,一开始也十分顺利。
汉军连续击败蜀军,夺取了河池、下辨,乘胜入蜀。
然而,风云突变。
先是北路主将来歙,被公孙述派人刺杀了。刘秀只好让马成来接替指挥。
随后,羌族又发生叛乱。
马成遂率北路军主力转用于陇西地区的平叛行动,只有刘尚率领相当有限的部分部队南下了。
如此,南北夹击的计划,基本上成为空想。
灭蜀重任,主要由岑彭军独立承担了!
有一说一。
羌人作乱,导致北路军主力被牵制在陇西,这看起来是偶然现象。
然而,要知道,陇西的情况十分复杂,而此时刘秀平定隗嚣也不过才一年,所以,陇西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不能说是小概率事件。
从羌人作乱,直接导致北路主力无法继续入巴蜀的后果来看,刘秀此前对这一可能是判断不足的。
这,也确实算是刘秀的失误呀!
此时,由于北路大军不能入蜀,南路的汉军在巴蜀腹地实际上是孤军深入。
他们不但兵力少于对手,而且后勤也不牢靠,形势并不容乐观。
一般情况下,此时攻入巴蜀的汉军能稳住形势就不错了,要想一举灭敌,看起来是有点不现实的。
然而,此时,刘秀君臣的高度默契,却使他们顺利渡过了危机,并且继续加快推进战争进程!
1、刘秀虚张声势。
虽然北路汉军被迫转入在陇西的平叛工作,暂时不能入蜀,但是,刘秀却把戏做得很足。
来歙死,刘秀亲自来到长安,主持攻蜀事宜。
刘秀都亲自到长安了,显然,北路仍然可能是主攻方向呀!
因此,蜀军被迫在北线继续保持了比较强大的兵力,不能专心转入对付岑彭的南路汉军了。
2、岑彭的虚实之法。
尽管兵力处于劣势且后勤不利,但岑彭依然决心采取攻势。
在兵力已经不足的情况下,岑彭决心再兵分两路。
一路由臧宫等人率领,沿涪水向广汉西上,大张旗鼓,虚张声势,以吸引敌军主力延岑所部。
同时,岑彭亲率主力,先退回江州,然后再逆长江西进,袭占黄石,大败侯丹军,然后,日夜兼程,急行军2000余里,奔袭占领成都南百余里的武阳,又派精骑直进至成都以南数十里的广都。
虽然岑彭孤军深入,暂时无力攻破成都,但是,神兵天降一般的表现,完全粉碎了敌人的防御体系,并在成都附近对敌人形成了夹击态势。
3、臧宫虚张声势,一举逆转局势。
臧宫所部,原本只是虚张声势,吸引敌军主力,以掩护岑彭实施机动的。
因此,不但兵力不足,而且粮食不继,形势十分危险。
这时,刘秀从北路派来的援军刘尚所部抵达了。
我们前面说到,刘秀的北路军主力来不了了,过来的刘尚所部兵力十分有限,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势。
然而,臧宫却利用这一机会,虚张声势,令军中多设旗帜,登山鼓噪,继之以水军与夹河的步、骑兵同时攻击。
敌人不明情况,又见汉军的攻击正面极大(水路与步、骑兵同时展开进攻,应是大正面,浅纵深),以为汉军兵力庞大,恐惧溃散,被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江水为之变色。
汉军继续追击,尽获蜀军自重,蜀军投降者十余万人,蜀大将王元也投降了。
如此,巴蜀战场的形势,突然对汉军极为有利了!
在形势危急之下,最高领导人刘秀、前敌总指挥岑彭、分路指挥臧宫,自上而下,皆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虚张声势之法,上下如一。
在没有现代化通讯的时代,刘秀君臣有此默契,只能说明:这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团队!
而配合默契的团队,能够客服各种问题,应对各种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很快,形势又发生了大变。
公孙述再次施展了其擅长的刺杀之术,刺杀了岑彭。
无奈之下,刘秀只好再让吴汉接替了岑彭的工作,成了前敌总指挥。
吴汉打仗还是没得说,接手后,很快打了几个大胜仗,继续大战胜势。
然而,此时,刘秀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公孙述虽然连败,但其实力仍然很强。尤其是在成都附近,精锐聚集,战斗力非常强大。
此前岑彭连战连胜,关键是在于粉碎了公孙述的防御体系,因此,总能掌握主动。
所以,刘秀给吴汉的指示,很明确。
成都十万之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后汉书.吴汉传》
基本思路就是:敌人力量很强,要强攻一举灭之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敌人防御体系已经混乱,在战略上已经被动!所以,利用敌人的被动,先疲惫敌人、削弱敌人,然后才能一举成功!
刘秀的指导,可谓是高屋建瓴、一阵见血,是稳操胜券的方法。
然而,吴汉不听。
吴汉率领2万余人进逼成都。吴汉自己在江北扎营,又分兵万余人在江南20余里外扎营。
刘秀得知,大惊:万一敌人以一部牵制你吴汉,集中攻打江南的汉军,则你们两部不能相顾,必败无疑呀!
然而,刘秀的指示尚未到达,公孙述就以10余万大军,发起了猛烈反攻。
而敌人的反攻方法,也是分头攻击汉军江南和江北两个部分。
汉军果然败守营垒,形势危在旦夕了!
一盘必胜的棋,突然发生了变故呀!
幸运的是:敌人比刘秀想象的要菜!
敌人确实利用汉军兵力少又分兵的机会,发起了果断反攻。
但是,敌人在兵力配置上,却不如刘秀想象的高明。
原本,刘秀最担心的是:敌人以一部牵制吴汉,先集中力量歼灭兵力较少的江南刘尚部,然后再合攻吴汉。
倘若公孙述的军队这么做,刘尚必败,然后吴汉也将十分危险!
然而,公孙述在进攻时,以10余万人跨江攻打江北的吴汉,只以万余人攻打刘尚。
所以,吴汉部虽然吃力,但不至于被包围;刘尚部虽然也吃力,但其实对对面之敌兵力差距不大。
吴汉激励将士,上下一心,人怀死志,稳住了战局。
随即,三日后,吴汉在营内多树立旗帜,不绝烟火,暗中率军移动过江,与江南刘尚会合。
如此,吴汉及时改正了分兵的错误。
两军会合后,吴汉率领全体汉军一起出战,激战一日,在黄昏时大破蜀军,斩首5000余级后撤回广都。
如此,这一危机,总算渡过了!
此时,汉军回归到了刘秀方略,先扫荡外围,削弱、疲惫敌人,而后再求全胜!
汉军先是横扫成都东北的绵竹等地,“前后收得节五,印绥千八百”,重创敌人。
随后,吴汉又在广都到成都之间八战八胜,对成都完成了包围。
即便如此,最后一战,也是险象环生。
原本,当敌人拼死反攻时,吴汉是吃了败仗的。
最危险的时候,汉军之剩下七日之粮,想要撤退了。只是在部下的劝说下,汉军才坚持了下来!
最后,是敌人忍不了了,全军反扑,激战到正午,部队疲惫饥饿,汉军趁机发动反攻,才大破敌人,并且最终攻破成都的!
看来,刘秀对成都难以攻破的判断,是何等的明智,何等的有先见之明呀!
然而,汉军的错误,还没完呢!
吴汉的暴虐成都既破,大功告成,这事情该结束了!
然而,吴汉却没有约束军纪,而是纵容军士在成都大肆劫掠!
一时间,不但成都百姓深受其害,其他许多地区的百姓也很不安!
这样下去,即便讨灭了公孙述,恐怕刘秀也是在巴蜀站不稳的呀!
刘秀的紧急调整刘秀闻之,大惊!
于是,刘秀,马上来给吴汉擦屁股了!
1、谴责吴汉等人,但是没有进一步责罚。
刘秀第一时间来信谴责吴汉,说吴汉违背了“斩将吊民”的仁义之道,是愚蠢的!
但是,刘秀只是进行了谴责,并没有再进一步刺激吴汉!
毕竟,进入巴蜀之地,逼得太急了,大将也来割据的可能也是不小的!
历史上,平蜀大将,或者被杀,或者自己割据,这都是不鲜见的!。
刘秀只是批评而未进一步责罚、威胁,对于维持稳定是极必要为。
2、追谥巴蜀义士。
刘秀下令嘉奖巴蜀地区的义士,即便是替公孙述抵抗刘秀的一些英勇义士,也得到了嘉奖。
如此,巴蜀人心渐安:他们都得到了嘉奖,我们也不会被报复了吧!
3、以良吏安民。
蜀郡太守张堪等人,迅速展开善后工作。
他们清点公孙述的府库物资,上报朝廷;又安民维稳,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如此,再施休养生息,东汉对巴蜀的统治终于稳定了下来!
在历代创业团队中,刘秀集团已经是谋略水准较高的一个了。
即便如此,就平蜀之战而言,他们都不乏失误之处。
无论是战前计划的南北夹击战略布势,还是统帅人选,还是战中的进退节奏,以及战后处置,刘秀集团都不乏失误之处。
然而,他们依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期完成了统一大业。
这些都表明:只要团队上下一心,信心坚定,又保持实事求是,即使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也是可以克服、扭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