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笔爽利挺拔:鲜于枢书法跋文《题夏热帖》高清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09-17 20:04 浏览量:2
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晚年室名“困学之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他曾任浙东都省史掾,官至太常典薄。虽仕途不甚显达,但其书法艺术成就卓著。
鲜于枢与赵孟頫共同倡导了元代书法“复古”运动,主张回归晋唐传统,尤其推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风。
鲜于枢认为:“书家之有钟、王,犹儒家之有孔、孟”。这一观念深刻影响了元代书法的发展方向。在艺术风格上,鲜于枢与赵孟頫各有特色,赵书以秀美见长,鲜于书则以骨力取胜,二人并称“南赵北鲜”。
鲜于枢书法跋文《题夏热帖》是其为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夏热帖》所作评鉴。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杨少师”。因佯狂而被称为“杨疯子”。
其传世墨迹仅有四幅:《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帖》和《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夏热帖》为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
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是杨凝式书法代表作品之一。
跋文起始,鲜于枢引用北宋黄庭坚对杨凝式的评价诗:“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黄庭坚此诗意在批评当时学书者只知模仿《兰亭序》皮毛,而无法得其精髓,反而认为杨凝式的书法能够直达晋人境界。鲜于枢引用此诗,表明了他对黄庭坚书法观点的认同和对杨凝式书法成就的推崇。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