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阅兵”女民兵王米佳,出身空姐,婆婆和母亲替她负重前行
发布时间:2025-09-11 18:06 浏览量:3
2025年9月3号,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在女民兵方队里,天津蓟州90后姑娘王米佳正步走过检阅台。她靴底踏地的声音,不仅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报国的心,还延续了家族三代近百年的军旅荣耀。
王米佳的红色基因,深深扎根在蓟北盘山脚下这片英雄的土地。她爷爷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1943年,他在冀东抗日根据地埋地雷时,左手半截食指被弹片削掉;掩护群众转移时,腰部被日军刺刀划伤,留下月牙形疤痕。小时候,爷爷常跟她讲抗战的艰难,还提到1942年当地铁匠丁福顺组建盘山民兵班,带着10个村民用土枪大刀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那些藏在棉袄夹层送情报、雪夜赶路支援前线的故事,在她心里种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王米佳她爸也是军人出身,以前在炮兵部队当兵,表现特别好,立了3次三等功,还获得6次嘉奖呢。家里堂屋红木匣子里,那三枚磨得没了棱角的三等功奖章,可是父亲留给她最宝贝的“成长教材”。小时候,她常把奖章别在衣服上,学着父亲敬军礼,身后酸枣树随风晃悠,好像看着这份红色信仰开始发芽。
2015年,王米佳从蓟州渔阳中学毕业,考上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空中乘务专业。她形象好、专业能力强,顺利通过了航空公司的实习选拔。本来毕业后能当空姐在天上飞,可2016年征兵的时候,她做了个改变人生的决定。当时,她整理爷爷1950年的军装旧照,照片背后“为山河无恙,此生不悔”这几个字,和学校里武警部队征兵海报上女兵握枪的帅气模样重合了,让她下定决心去参军。她爸跟她说“想好了就去,你爷爷要是在,肯定支持你”,她听了就义无反顾去了军营,成了一名武警战士。
2019 年,王米佳素质过硬,通过选拔加入建国 70 周年阅兵女兵方队。训练时,她膝盖旧伤复发,差点错过机会。但她每天都加练,膝盖贴满膏药还咬牙完成动作,最后手握钢枪走过天安门广场。那次受阅经历成了她最珍贵的回忆,受阅照片和祖父旧照并排挂在家里,黑白和彩色照片跨越近 70 年,军人坚毅的目光都一样闪耀。
2020 年从部队转业后,王米佳马上申请加入 “盘山英雄民兵班”。这个集体是丁福顺等人创立的,有光荣传统。第一次班会,老班长给她的泛黄《盘山民兵史》里,夹着丁福顺 1944 年获 “抗日英雄” 称号的奖状复印件,纸上的褐色血迹,让她更明白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的使命。
2025年3月,“93阅兵”民兵方队开始选拔。这时候,已经是3岁孩子妈妈的王米佳犯了难。丈夫常年在外工作,孩子还得人照顾。关键时刻,母亲和婆婆主动扛起了家里的事儿,跟她说:“咱蓟北女人分得清大家和小家,你安心去训练,家里有我们呢。”有了家人支持,她果断去北京参加训练。
训练场上的苦超出想象。35℃以上的大夏天,军装湿了干、干了湿,衣服上全是盐霜。为了达到“横竖斜都对齐,胳膊、脚、枪都摆整齐”的要求,她每天踢腿、摆臂好几千次,脚踝肿了,手腕也磨出了厚茧。晚上休息时,她特别想孩子,老是睡不着。视频里孩子喊她“阿姨”,她悄悄抹眼泪。但第二天早上,她还是按时到训练场,精神饱满地接着练。
家人的支持成了她坚强的后盾。婆婆经常给她发孩子追蝴蝶、用积木搭“天安门”的视频;母亲寄来的蓟州酸枣糕包裹里,总有“正步走直,才像咱家人”的字条;丈夫话不多,却常发微信鼓励她“这是全家的光荣”。
9月3号阅兵结束后,王米佳在蓟州区武装部工作人员陪送下回了故乡。社区居民自发组了个迎接队伍,20多个退休老师精心做了条横幅,写着“铿锵玫瑰护山河,蓟州女儿载誉归”。邻里们敲锣打鼓,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凯旋的她。她妈和婆婆抱着孩子迎上来,刚开始孩子因为好久没见有点生疏,可看到王米佳递来的阅兵纪念章后,终于奶声奶气叫了声“妈妈”,那一刻,这坚强的女民兵眼睛都湿了。
如今,王米佳在自己工作上兢兢业业,还主动当起了社区国防教育志愿者。每个周末,她都会带孩子去盘山英雄民兵班纪念馆,给青少年讲祖父打仗的事儿,还有丁福顺等民兵抗战的事迹,让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有了新活力。从祖父抗战留下的伤疤,到父亲的军功章,再到她的两枚阅兵纪念章,三代人的军旅印记,不光是她家的荣耀,更成了蓟州红色传承的一个生动例子。
- 上一篇:草医李白生(连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