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姓,2000万人,一个始祖在山东,不南迁,恋祖地

发布时间:2025-09-12 00:45  浏览量:2

话说中国姓氏这事儿,总有那么些让人觉得亲切又有点儿神秘的。高姓和卢姓就是一对儿这样的“双胞胎”姓氏,它们总人口加起来差不多两千万,在全国姓氏里算得上大户了。

关键是,这两个姓的根儿都扎在山东,一个叫高傒的家伙是它们的共同老祖宗。从春秋时候起,这帮后代就守着山东这块地儿,没怎么大动干戈地往南跑,总是恋着祖地不放。

先说说高傒这个人吧。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八世孙,姜姓,本名高傒,字仲或者敬仲,出生大概在前728年左右,活到前637年,春秋齐国的大夫,在当时齐国政坛上地位很高。

齐太公姜尚辅佐周文王和武王灭商,封在齐国,他的后代一代代传下来,到齐文公姜赤那辈儿,有个次子封在高邑,就是今山东邹平县东北一带,叫公子高。

高傒是公子高的孙子,就以祖父的字“高”为氏,从这儿开始,高姓就算正式立起来了。高傒在齐国当上卿,管军政大事,平时掌临淄五个士乡,战时领齐国三分之一军队,对齐国和周朝影响不小。

高傒最出名的功劳,就是帮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当上国君。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那帮人杀了,自立为君,齐国乱成一锅粥。

高傒和管仲、鲍叔牙他们一起,从莒国把公子小白接回来,平了叛乱。小白一上台,就是齐桓公,高傒继续辅佐他和管仲搞改革,管仲管经济,高傒管军务,两人配合得挺好。

齐桓公称霸诸侯,高傒出力不少,周天子也赏赐过他。因为这些功劳,前685年左右,齐桓公把卢邑封给他,卢邑在今山东长清区西南,高傒的后代就以此地为姓,卢姓就这么出来了。高傒既是高姓的始祖,也是卢姓的始祖,这俩姓从一个源头分出去,算是同根生。

高姓和卢姓的起源就这样定型了。高姓主要从高傒这条姜姓公族线走下来,卢姓则是因为封邑改的。历史上,高傒的后代没乱改谱,一直认他这个祖。

高傒死后葬在临淄河西岸,今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村东南,那地方到现在还有他的墓,算是山东的文物点。家族从这儿发祥,子孙们守着齐鲁大地,世代为官为农,没大起大落地南迁。

为什么说不南迁呢?因为其他很多姓氏在战乱或王朝更迭时,都得跟着迁徙,比如魏晋南北朝那会儿,好多家族南下江淮,但高卢两姓的核心分支基本留在北方,尤其是山东河北一带,人口分布也证明了这点。

现在来看人口,高姓在中国姓氏排行第15位,总数约1452万人,占全国人口1.21%,主要集中在齐鲁之地,也就是山东河南周边。山东高姓特别多,占全国高姓的很大比例,河北、河南、江苏也散布不少,但根基还在山东。

卢姓排第42位,约650万人,占汉族0.47%,主要在山东、河北、广东、广西。山东河北这两省卢姓占全国近一半,广东广西虽有,但那是后来分支去的,并非主流。加起来两姓总人口超两千万,这数字听着就壮实,说明从高傒那时候起,家族繁衍得稳当,没被历史大浪冲散太多。

这种分布格局不是巧合。高傒封在卢邑,家族就以山东为中心,东汉时候,高傒的后代高洪当渤海太守,渤海高氏就从这儿兴起,成为高姓最有名的望族。渤海在今河北沧州一带,但离山东不远,高氏子孙多在北方活动,没大规模南渡。

高傒第七世孙高止因为齐国内乱出奔燕国,燕国在今河北北京,第九世孙高量去宋国当大吏,宋国在河南,但还是华北。

高量第十世孙高洪的后裔,高隐和高瞻叔侄分别创渔阳高氏和辽东高氏,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辽东在辽宁东北,这些地方虽往北,但山东仍是祖地。高伯祥从渤海高氏分出,创京兆高氏,京兆在陕西,但这也是少数分支,大部队没动。

卢姓这边也类似。高傒子孙以卢为姓后,留在山东长清一带繁衍,宋元明时候,卢姓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山东河南浙江是主力省。

虽说有部分卢姓在唐宋时入闽入粤,到广东广西,但那是小股南迁,并非全族跟进。相比其他姜姓后代,像吕姓或部分姜姓分支,早早就散到南方,高卢两姓却守着北方,恋祖地这股劲儿挺接地气的。

想想看,山东黄土地,齐鲁文化深厚,高傒帮齐桓公立国,家族就以此为荣,子孙们宁可面对战乱也不轻易南走,可能是因为这儿有墓有祠堂,有先祖的痕迹。

这种恋祖不迁的传统,在历史上帮家族保持了凝聚力。东汉到魏晋,高氏在渤海郡当太守,出了不少官员,家族望族地位稳。

南北朝时,虽有鲜卑化趋势,但高氏还是北方大族,没全南下。唐宋时,高姓卢姓在科举中冒尖儿,高氏有高适高仙芝这样的诗人将军,卢姓有卢藏用卢照邻。

明清时候,家族更注重修谱,山东长清卢庄村到现在还有卢氏祠堂,族谱上清清楚楚记着高傒是始祖。人口统计显示,山东仍是高卢两姓的“老家”,这不光是地理,还是一种文化传承。

其他姓氏南迁多,是因为避乱或追机会,但高卢后代多选择就地生根,可能是觉得山东的土壤养人,祖业在这儿丢不得。

再深挖挖,这事儿也反映出中国姓氏的韧性。高傒时代,齐国是强国,他的功劳让家族从公族变成望族,后代借着这东风,在北方站稳脚跟。

人口两千万听着多,但分散在山东河北等省,平均下来每个县镇都有高卢两姓的人,过日子挺普通的,当农民、当老师、当商人,没什么高高在上。

卢姓在广东广西的那些分支,其实是宋元时从北方迁过去的,但他们也认山东祖地,族谱上连着高傒。韩国那边,卢姓也多,据说源自中国移民,但卢泰愚那事儿就证明了根在山东。

高氏分支多,渤海高氏是主流,东汉高洪定居渤海,家族兴旺,出了高乾高允这样的魏晋名臣。渔阳辽东高氏虽北迁,但溯源还是高傒。

卢姓也分枝,范阳卢氏是著名一支,但山东卢氏才是源头。历史上,卢姓在河北河南发展好,唐代卢氏进士多。

人口分布上,卢姓虽有南部分支,但总量看,北方占优,这和家族不爱乱跑有关。相比其他姜姓,高卢两姓的稳定性高,可能是因为始祖高傒的封邑就在山东,子孙觉得这儿风水好,迁了可惜。

现代统计,2010年人口普查,高姓1452万,卢姓650万,总和超两千万。山东高姓第一大省,卢姓也首推山东。

这数字不是白来的,从宋朝起,卢姓就以山东河南浙江为主,增长率高于全国。为什么不南迁?一来山东地广人稀,二来家族祠堂多,迁走断了香火。

三来,齐鲁文化影响深,子孙们觉得祖地是精神支柱。卢泰愚寻根那年,媒体报道多,山东接待他,族人热情,这事儿拉近了海内外卢氏。

总的说,高卢两姓的故事,就是一部守根史。高傒从齐国大夫起步,封卢邑,开启两姓,总人口两千万,山东不南迁,恋祖地,这不光是姓氏事儿,还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