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历朝所设、所属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2025-07-10 17:00 浏览量:1
秦朝时期:
置无终县,治所在今蓟州区,属右北平郡。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右北平郡无终县;渔阳郡;广阳郡;巨鹿郡。
西汉时期:
置雍奴县,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区大宫城村东侧。
置泉州县,治所在今武清区城上村。
西汉高帝五年(前202年):
置东平舒县,治所在今静海区西钓台村附近。
西汉初元二年(前47年):
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徙治今大城县。
雍奴县、泉州县属幽州渔阳郡;无终县属幽州右北平郡。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泉州县;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幽州渤海郡东平舒县、章武县。
新朝时期:
改渔阳郡为通路郡。
改右北平郡为北顺郡,
改泉州县为泉调县。
东汉时期皆复旧名。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通路郡雍奴县、泉调县;幽州北顺郡无终县;幽州迎河郡东平舒县、桓章县。
东汉时期: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泉州县;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冀州河阳国东平舒县;冀州渤海郡章武县。
三国时期: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魏国: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泉州县;幽州右北平郡无终县;冀州河间郡东平舒县;冀州渤海郡章武县。
西晋时期:
泉州县、雍奴县属幽州燕国;无终县属幽州北平郡。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燕国泉州县、雍奴县;幽州北平郡无终县;冀州章武国东平舒县、章武县。
东晋十六国时期:
今天津市先后分属:
后赵:
幽州燕郡泉州县、雍奴县;幽州北平郡无终县;冀州章武郡东平舒县、章武县。
前燕:
幽州燕郡泉州县、雍奴县;幽州北平郡无终县;冀州章武郡东平舒县、章武县。
前秦:
幽州燕郡泉州县、雍奴县;幽州北平郡无终县;冀州章武郡东平舒县、章武县。
后燕:
幽州燕郡泉州县、雍奴县;幽州北平郡无终县;冀州章武郡东平舒县、章武县。
北魏时期:
雍奴县徙治今武清区旧县村。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
废泉州县入雍奴县。
雍奴县、无终县属幽州渔阳郡。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无终县;瀛州章武郡平舒县、西章武县。
东魏时期: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无终县;瀛州章武郡平舒县、西章武县。
北齐时期: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无终县;瀛州章武郡平舒县。
北周时期: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幽州渔阳郡雍奴县、无终县;瀛州章武郡平舒县。
隋朝时期:
隋大业末:
改无终县为渔阳县。
雍奴县属涿郡;渔阳县属渔阳郡。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涿郡(幽州)雍奴县;渔阳郡(玄州)渔阳县;河间郡(瀛州)平舒县、鲁城县。
唐朝时期: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
置蓟州,治所在渔阳县。
唐天宝元年(742年):
改雍奴县为武清县,
改蓟州为渔阳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
复改渔阳郡为蓟州。
武清县属河北道幽州;渔阳县属河北道蓟州。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河北道幽州(范阳郡)武清县;河北道蓟州(渔阳郡)渔阳县;河北道瀛州(河间郡)平舒县;河北道沧州(景城郡)乾符县。
五代十国时期:
今天津市主要先先后属:
燕国、后唐。
后先后分属:
后晋;辽国。
后周;辽国。
辽国时期:
武清县属南京析津府;渔阳县属南京析津府蓟州。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宋国:
河北东路清州、沧州。
辽国:
南京道析津府武清县、香河县;南京道析津府蓟州渔阳县。
金国时期:
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
置宝坻县,治所在今宝坻区。
金明昌四年(1193年):
置靖海县,治所在今静海区。
金承安三年(1198年):
升宝坻县为盈州,寻复降为宝坻县。
宝坻县、武清县属中都路大兴府;渔阳县属中都路蓟州;靖海县属河北东路清州。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中都路大兴府宝坻县、武清县;中都路蓟州渔阳县;河北东路清州靖海县、会川县;河北东路沧州清池县。
元朝时期:
元至元二年(1265年):
废靖海县,后复置。
宝坻县属大都路;渔阳县属大都路蓟州;武清县属大都路漷州;靖海县属河间路清州。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大都路宝坻县;大都路蓟州渔阳县;大都路漷州武清县;河间路清州靖海县、会川县;河间路沧州清池县。
明朝时期:
明洪武元年(1368年):
废渔阳县入蓟州。
改靖海县为静海县。
明建文二年(1400年):
置梁城千户所,治所在今宁河区宁河镇。
永乐三年(1405年):
置天津卫、天津左卫,在今红桥区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附近,属京师。
永乐四年(1406年):
置天津右卫,在今红桥区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汊口附近,属京师。
武清县、宝坻县属京师顺天府通州;蓟州属京师顺天府;静海县属京师河间府。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京师顺天府通州武清县、宝坻县;京师顺天府蓟州;京师河间府静海县、沧州。
清朝时期:
清顺治九年(1652年):
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入天津卫。
清雍正三年(1725年):
改天津卫置天津州。
雍正九年(1731年):
升天津州置天津府。
置天津县,治所在今天津市。
改梁城千户所为宁河县。
武清县、宝坻县、宁河县、蓟州属直隶顺天府;天津县、静海县属直隶天津府。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直隶顺天府武清县、宝坻县、宁河县、蓟州;直隶天津府天津县、静海县、沧州。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
废天津县。
民国二年(1913年):
复置天津县,为直隶省治。
改蓟州为蓟县。
天津县、静海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武清县、蓟县、宝坻县、宁河县属直隶省顺天府。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直隶省渤海道天津县、静海县、沧县;直隶省顺天府武清县、蓟县、宝坻县、宁河县。
民国三年(1914年):
武清县、蓟县、宝坻县属京兆地方;天津县、静海县、宁河县属直隶省津海道。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京兆地方武清县、蓟县、宝坻县;直隶省津海道天津县、静海县、宁河县、沧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析天津县城区设天津特别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
改直隶省为河北省。
撤京兆地方、津海道,辖县直属河北省。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行政院辖天津特别市;河北省天津县、静海县、宁河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
改天津特别市为河北省辖天津市。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河北省天津市、天津县、静海县、宁河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沧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
复改天津市为行政院辖市。
天津县徙治咸水沽。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行政院辖天津市;河北省天津县、静海县、宁河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新海设治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日军侵占天津市,改为天津特别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
抗战胜利,改天津特别市为行政院辖天津市。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行政院辖天津市;河北省天津县、静海县、宁河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黄骅县。
新中国时期:
1949年:
天津市解放,为华北人民政府直辖市。
建国后,改天津市为中央直辖市,设11个区。
设塘大区。
设汉沽特区,寻改为汉沽镇。
设杨柳青市,寻改为杨柳青区,寻又改为杨柳青镇。
天津县徙治灰堆。
设河北省天津专区,治所在杨柳青镇。
蓟县属河北省通县专区;天津县、武清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杨柳青镇、汉沽镇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天津专区还辖安次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胜芳镇。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中央直辖天津市第一区至第十一区、塘大区;河北省天津专区天津县、武清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汉沽镇;河北省通县专区蓟县;河北省沧县专区黄骅县。
1951年:
汉沽镇改属宁河县,寻改属天津专区。
1952年:
11个区合并为8个区。
改塘大区为塘沽区。
天津县徙治陈塘庄,改属天津市。
青县、任丘县改属天津专区。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中央直辖天津市第一区至第八区、塘沽区;河北省天津专区天津县、武清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汉沽镇;河北省通县专区蓟县;河北省沧县专区黄骅县。
1953年:
天津县并入天津市,设津东、津西、津南、津北四个郊区。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中央直辖天津市第一区至第八区、津东区、津西区、津南区、津北区、塘沽区;河北省天津专区武清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汉沽镇;河北省通县专区蓟县;河北省沧县专区黄骅县。
1954年:
改汉沽镇设汉沽市,直属河北省。
杨柳青镇改属静海县。
胜芳镇改属霸县。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中央直辖天津市第一区至第八区、津东区、津西区、津南区、津北区、塘沽区;河北省汉沽市;河北省天津专区武清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河北省通县专区蓟县;河北省沧县专区黄骅县。
1955年:
改第一区为和平区。
改第二区为城厢区。
改第三区为河北区。
改第四区为河东区。
改第五区为新华区。
改第六区为河西区。
改第七区为南开区。
改第八区为红桥区。
改津东区为东郊区。
改津西区为西郊区。
改津南区为南郊区。
改津北区为北郊区。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中央直辖天津市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郊区、西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塘沽区;河北省汉沽市;河北省天津专区武清县、宝坻县、静海县、宁河县;河北省通县专区蓟县;河北省沧县专区黄骅县。
1958年:
改天津市为河北省辖市。
新华区并入和平区。
城厢区并入南开区。
改汉沽市设汉沽区。
宁河县并入汉沽区。
撤天津专区,辖县改属天津市。
蓟县、宝坻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河北省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郊区、西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塘沽区、汉沽区、静海县、武清县、黄骅县;河北省唐山专区蓟县、宝坻县。
1960年:
蓟县、宝坻县改属天津市。
汉沽区改属唐山专区,改为汉沽市。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河北省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郊区、西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塘沽区、静海县、武清县、蓟县、宝坻县、黄骅县;河北省唐山专区汉沽市。
1961年:
复设天津专区,辖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蓟县、永清县、安次县、霸县、文安县。
复置宁河县,属唐山专区。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河北省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郊区、西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塘沽区;河北省天津专区武清县、宝坻县、蓟县、静海县;河北省唐山专区汉沽市、宁河县;河北省沧州专区黄骅县。
1962年:
宁河县改属天津专区。
汉沽市改属天津市,改为汉沽区。
复设三河县、香河县、固安县、大城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属天津专区。
今天津市主要分属:
河北省天津市和平区、河北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东郊区、西郊区、南郊区、北郊区、塘沽区、汉沽区;河北省天津专区武清县、宝坻县、蓟县、静海县、宁河县;河北省沧州专区黄骅县。
1963年:
析黄骅县、静海县设北大港区。
1967年:
复改天津市为中央直辖市。
1968年:
改天津专区为天津地区,徙治天津市。
1969年:
天津地区徙治今廊坊市。
1970年:
北大港区并入南郊区。
1973年:
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宁河县改属天津市。
1979年:
析南郊区设大港区。
1992年:
改东郊区为东丽区。
改南郊区为津南区
改西郊区为西青区。
改北郊区为北辰区。
2000年:
改武清县设武清区。
2001年:
改宝坻县设宝坻区。
2009年: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合并为滨海新区。
2015年:
改静海县设静海区。
改宁河县设宁河区。
2016年:
改蓟县设蓟州区。
天津市辖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滨海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区、静海区、蓟州区。
天津市:
1928年,析天津县城区置天津特别市,后改为天津市,解放后,仍为天津市。
清雍正九年(1731年),始置天津县。
天津之名始于明朝,明建文二年(1400年),成祖朱棣经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
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天津卫及天津左卫,朱棣赐名曰天津,取天子津渡之意。
和平区:
1956年,改第一区为和平区,因境内和平路而得名。
河东区:
1956年,改第四区为河东区,因位于海河之东而得名。
河西区:
1956年,改六区为河西区,因位于海河之西而得名。
南开区:
1956年,改第七区为南开区,因境内南开大学而得名。
南开大学因南开中学而得名。
南开中学因位于南开而得名。
南开是老城南部的一片开洼地带,故名。
河北区:
1956年,改第三区为河北区,因位于海河之北而得名。
红桥区:
1956年,第八区改称红桥区,因境内子牙河上大红桥而得名。
2009年,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合并为滨海新区,因位于渤海之滨而得名。
东丽区:
1992年,改东郊区为东丽区,因境内东丽湖而得名。
西青区:
1992年,改西郊区为西青区,因境内西青道而得名。
津南区:
1992年,改南郊区为津南区,因位于市南而得名。
北辰区:
1992年,改北郊区为北辰区,区名源自《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以及《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武清区:
2000年,改武清县为武清区。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雍奴县置武清县,取武功廓清之义也。
宝坻区:
2001年,改宝坻县为宝坻区。
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升新仓镇置宝坻县,因境为产盐,盐乃国之宝,取如坻如京之义。
宁河区:
2015年,改宁河县为宁河区。
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梁城千户所置宁河县,因蓟运河纵贯县境,时多水患,故县以宁河为名。
静海区:
2015年,改静海县为静海区。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靖海县为静海县,因县滨海,故以静海为名。
蓟州区:
2016年,改蓟县为蓟州区,因单字名不顺口,而蓟县是民国二年(1913年)由蓟州所改,故取名蓟州区。
唐开元十八年(730年),置蓟州,取古蓟门关以名州。
- 上一篇:舞台现古意,回首见桃花
- 下一篇:长沙史上最大盗墓案:晚上挖古墓,白天抓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