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本可以拥有“六虎大将”,有一人果断弃刘降曹留下千古美名
发布时间:2025-05-10 17:34 浏览量:4
公孙瓒与刘备,同为儒学宗师卢植门下弟子,这份同窗情谊为他们日后的交集埋下了伏笔。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如燎原之火,瞬间点燃了天下的战乱。
在这乱世之中,公孙瓒与刘备先后起兵,开启了各自的逐鹿之路。然而,命运的天平在早期似乎更倾向于公孙瓒。当刘备还只是个兵不满千、将仅关张的游击队长时,公孙瓒已然成为坐拥重兵的幽州大军阀,实力之强,足以与袁绍分庭抗礼。无根无基的刘备,无奈之下只能依附于公孙瓒。
公孙瓒为人仗义,对刘备倒也慷慨,封其为别部司马。刘备凭借出色的交际能力,很快与公孙瓒的部下们打成一片,而赵云与田豫,正是在这段时期走进了刘备的生命。
田豫,渔阳人士,在公孙瓒麾下担任东州令。一次,公孙瓒手下武将王门发动叛乱,率领一万多人气势汹汹地前来攻城。城中兵力薄弱,将领匮乏,人心惶惶,仿佛末日将至。然而,田豫却镇定自若,登上城楼,向王门晓以大义,陈说利害。他言辞恳切,分析透彻,最终竟让叛军撤兵而去,一城百姓得以保全。如此谋勇兼备之才,却未能在公孙瓒那里得到重用,“瓒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田豫与刘备志趣相投,很快成为密友,随后转投刘备门下。建安元年(196 年),刘备当上豫州刺史,事业初现曙光。可就在这时,田豫却向刘备辞别,声称家中老母无人奉养,必须回家尽孝。
刘备与田豫依依惜别,涕泣不已,说道:“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田豫为何要抛弃刘备?史书中虽未明说,但结合当时局势,不难推测。或许是刘备对半路来归的田豫心存疑虑,未能给予足够重用;又或许是田豫经过相处,认定刘备难成大气候,又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离开刘备后,田豫观察天下大势,认定“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于是毅然改投曹操门下。在曹操麾下,田豫如鱼得水,先后担任“丞相军谋掾、颍阴、朗陵令、弋阳太守”,逐渐成为坐镇一方的大臣。
此时,曹魏北方边境面临着游牧部族的巨大威胁,“北狄强盛,侵扰边塞”。田豫临危受命,被委任为护乌丸校尉,全面主持魏国北疆军政大局。他深知一味蛮干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审时度势,采取武力讨伐与攻心瓦解相结合的策略。他巧妙地让北方游牧部族内部产生内乱,再乘虚而入,各个击破。在他的努力下,三国时代从未出现北方游牧部族南下侵扰中原的事例,“自是胡人破胆,威震沙漠”,田豫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田豫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德行高尚。他一生清廉自守,即便身居高官数十载,依然两袖清风,家中经济状况时常贫乏不能自给,“清俭约素”。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都“赏赐皆散之将士”,自己分毫不取。他被誉为北疆长城,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皇帝,始终忠心耿耿,屡建功勋。七十多岁时,他因年老体衰请求辞官归隐,太尉司马懿都舍不得他走,一再挽留,足见其地位之重要和无可替代。倘若田豫当初继续追随刘备,以他的才干和能力,与关张赵马黄并驾齐驱,成为蜀国“六虎大将”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