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后,陈胜为何一定要除掉吴广?鬼谷子解析,一针见血
发布时间:2025-05-26 17:52 浏览量:5
欲寻万物之理,可观阴阳两面、捭阖两种状态。我是中国鬼谷子研究学院院长兰彦岭,带您了解《鬼谷子思维》,解锁新人生!欢迎交流,为您答疑解惑。
公元前209年的一个夏日清晨,阿房宫金碧辉煌,阳光透过珠帘洒进内殿。秦二世胡亥还正搂着柔软的美人香肩睡得香甜。突然,宫门“咚咚咚”响起,赵高满脸慌张冲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了!”
胡亥迷迷糊糊睁开眼,声音不耐烦:“什么事,敢扰朕清梦?”
赵高气喘吁吁地回道:“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造反了!”
胡亥眨了眨眼,一脸迷茫:“陈胜?谁啊?哪路将军?”
赵高低声回答:“不是将军,是两个送去守边的农民。”
胡亥听完呵呵一笑,“一群壮丁也敢造反?派几百兵马去剿了便是。”说罢,他又缩回锦被里,继续春宵梦。
谁能想到,就这样被瞧不起的两个“壮丁”,竟点燃了吞天灭地的星火,揭开了秦末大乱的序幕。
陈胜出身阳城,少年时家贫如洗,给人放猪种地,眼神里却藏着不一样的光。他有点子、会谋略,还喜欢摆出一副“将来我不一般”的姿态。
吴广来自阳夏,是陈胜的老相识,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吴广性子直、敢打敢拼,和陈胜一文一武,倒也搭得起来。按说,这俩人本该安分守己,最多在边疆混个百夫长,攒点功劳换顿饱饭。
但命运就像鬼谷子说的:“形势合,则谋动;势不合,则藏锋。”这年七月,天降暴雨,泥泞阻路,陈胜和吴广带着九百士兵赶赴渔阳,路上耽搁了。按秦律,误期从军者,一律斩首。
“横竖一死,何不拼个痛快?”这句话,在暴雨之夜,从陈胜嘴里飘了出来,也许那一刻,他才真做下了决断。
陈胜是个会用人心的。他让人夜里在祠堂里点火烧符,装神弄鬼地冒充神明;又在路边埋下写有“陈胜王”字样的白绫,装作天意昭示。士兵们本就害怕死刑,被这些“天象”一吓,竟纷纷信了。
吴广举着铁戟,大喝一声:“秦法无道,今日起义!”
风声呼啸,大泽乡的芦苇随风而动,九百人中,越来越多的人举起了锄头和铁锹。兵变,就这样炸开了锅。
短短数月间,义军越打越大,从几百人涨到数万人。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坐镇后方,吴广则带兵出征,势如破竹。
可惜啊,陈胜虽智,却偏狭;吴广虽勇,却直性。二人之间,虽有誓言“苟富贵,勿相忘”,但在王权之下,昔日誓言变得苍白。
陈胜开始疑心吴广,害怕这位弟兄在前线太得人心,抢了自己的风头。他听信谗言,暗中派人刺杀了吴广。
一刀下去,不只是吴广的性命没了,义军的士气也崩了。士兵心寒,队伍内讧,西线战局顿时大乱。
就在义军内耗之际,秦朝名将章邯率军东进,像猛虎下山般扑来。陈胜派出的部将田臧抵挡不住,被一举歼灭。陈胜自己也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杀害,草草收场。
这场起义,从点燃到熄灭,不过一年时间。
但这一年,足以撼动天下。
陈胜和吴广,一文一武,看似平凡,实则各有奇才。若以鬼谷子的谋略之道评之:陈胜善用“权谋”,可借天象、人心为利;吴广则是“强势”之将,以果敢为胜。
可惜两人都未懂“用众”的真正精髓——鬼谷子言:“用众者,不偏一能;谋大事者,善舍小忿。”陈胜不能容吴广,是大忌;吴广虽忠,未防其祸,是大失。
最终,这场“壮丁反天子”的叛乱,像流星划破秦朝的长夜,虽短暂,却灼眼。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当年这一声呐喊,如今读来仍叫人心潮澎湃。那不是一句口号,那是一种撕裂历史的力量。哪怕失败,哪怕血染沙场,也要告诉世人:人不是生下来就该低头。
历史不是谁写的,是谁敢写的。
秦朝最终崩塌,虽然不是因陈胜吴广而灭,但他们是第一个扔石头砸窗户的人。他们的失败,不是因为出身卑微,而是没有真正完成“道术合一”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