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神秘汉墓重新迎客:触摸两千年前的汉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5-09-26 18:00 浏览量:2
北京地区最重要的两座大型汉墓之一——大葆台汉墓,在关闭了13年之后,于2025年夏天重新开门迎客。这座古墓的苏醒,不仅让文博和考古爱好者们满怀期待,也给了现代人一次触摸汉代文明的宝贵机会。
神秘的“黄肠题凑”葬制
参观大葆台汉墓的人,一定会为其中令人惊叹的“黄肠题凑”葬制所震惊。这片如同篮球场大小的地面上,密密麻麻地堆放着柏木枋(即方柱形木料),筑成了四面“木墙”。每一根木枋都如同箭头一般朝向中心垒放,围住了位于中心位置的棺椁区。而这种高规格的丧葬制度,是汉朝皇室独有的荣耀和地位的象征,只有皇家人士和极少数官员去世后,通过皇帝赏赐才能享有。
“黄肠题凑”不仅仅是指棺椁周围的四片壮观的“木墙”,它其实代指以“木墙”为代表的一系列完整的墓葬结构。这个葬制在西汉时期是荣耀和地位的象征,是只有皇家人士和极少数官员去世后,通过皇帝赏赐才能享有的。
大葆台汉墓的历史与发现
大葆台汉墓的发现源于一个纯粹的意外。1974年初夏,东方红石油化工总厂在北京丰台的大葆台村发现了两个“大土堆”,想在这里埋几个大型储油罐。为此,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探处到这两个“土堆”处钻探,结果探眼打下去,就打出了木头、木炭和白膏泥。当时,参加勘探工作的技术员孙秀萍是考古爱好者,她想起木炭和白膏泥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防腐作用,判断出地下有大型墓葬,并向上汇报。经过论证,北京市文物管理处确定,这两个巨大的“土堆”底下,沉睡着两座西汉墓葬。
发掘工作开始进行后,人们对这个全新发现的汉墓抱有期待。因为在不久前的1972年,马王堆汉墓“不朽女尸”刚刚出土,这让北京的考古工作者燃起了希望。他们想象,或许也能在北京发现同一时代的“不腐尸体”。但墓葬打开之后,盗墓贼留下的盗坑,明显的火烧痕迹,以及大量丢失的随葬品,让他们有了不好的预感。幸好,一号墓中壮观的“黄肠题凑”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惊喜。
墓主身份的推测与确认
根据参与发掘的专家、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黄秀纯的分析,可能是因为尸体被盗墓贼用绳子从棺材中拽了出来,发现没有可偷之物,于是就这样随意扔在了外边。因为尸骨被发现,墓主人的真实身份也开始逐渐揭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鉴定结果显示,大葆台汉墓一号墓的主人为男性,年龄在44到55岁之间,二号墓墓主人为女性,年龄在20到25岁之间。
结合各种迹象,人们能够推断出,一号墓墓主人应该就是西汉中晚期,统治北京西南部地区的“燕国”或“广阳国”的某位诸侯王。此后,研究者又根据墓内出土的钱币、漆器残底所写的字样“廿四年五月丙辰”等线索判断,这位诸侯王最有可能生活在汉武帝之后的西汉中晚期。而且,因为“廿四年”字样,这就意味着这位诸侯王在位的时间,一定不能小于24年。
很快,研究者在西汉时期的十几位“燕王”“广阳王”中,锁定了年龄、经历最为符合的几位人选。其中,汉武帝的三儿子、燕剌王刘旦,以及刘旦的儿子、广阳顷王刘建,都曾成为被猜测的对象。1986年,北京历史专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王灿炽刊发题为《大葆台西汉墓墓主考》的文章,通过诸多证据,推断大葆台一号墓的墓主是广阳顷王刘建,二号墓的墓主可能是刘建的王后。虽然目前还有人提出其他的假说,但大葆台汉墓就是刘建墓这个观点,基本上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认可。
汉代贵族的生活与社会状况
大葆台汉墓虽屡遭破坏,被发现时,依然出土了精美的玉器、陶器、金箔和玛瑙,还有难得一见的紫色丝织品,属于广阳王的“纱冠”等精致物品的残片。珍贵的“黄肠题凑”,随葬的车马,逝者身边残存的“金缕玉衣”上的玉片,也同样在述说着刘建生前的富贵,以及他和他的儿孙们治下的北京地区的富饶与繁华。
从墓葬中发现的食物如小米、枣和栗子等,尤其是小米甚至没有碳化,时隔两千多年依然能看到黄色的颗粒。此外,大葆台汉墓也出土了不少殉葬动物的骨骼,其中发现了金钱豹、鹿、狍子等动物的遗骨,甚至还有一起放置在陶瓮中的猫骨和兔骨。这些丰富的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
汉代的帝王和诸侯王并不会和自己的王后待在同一个墓穴中,而是每人一个墓穴,这叫作“同陵不同茔”。在大葆台汉墓,人们也能明显地看到类似的下葬方式。此外,一些随葬品也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状况,比如刻着“渔”字铭文的“渔阳铁斧”,这是汉武帝时期经济举措“盐铁官营”的实物证据。
现代视角下的汉代文明
大葆台汉墓的重张,不仅是一座古墓的苏醒,更是给了现代人一次触摸汉代文明的机会。作为明清两代的都城,北京市内遗留下了众多明清建筑,人们对明清时代的北京更加熟悉。如今,有了重开的大葆台汉墓,人们也可以由此想象汉代的、两千多年前的北京样貌。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馆长杨志国表示,他可以想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穿着汉服来这里“打卡”的游客,那个场面会是相当有趣的。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结语
大葆台汉墓的重新开放,让我们得以一窥西汉时期的辉煌文明。它不仅是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更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通过对这些珍贵文物的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历史,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礼物,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 上一篇:我局举办助农专题讲座
- 下一篇:经典!10首爱国诗词,赤胆忠心,尽显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