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厗奚城故地与“百家姓村”
发布时间:2025-09-11 08:00 浏览量:3
▌陈奉生
古北口最早称奚关,奚关得名奚人。
奚人有二,一支为奚仲的后裔,古典中有“大禹治水、奚仲造车”的典故。另一支为生活在奚地沙漠的库莫奚人,主要活动在西拉木伦河中上游。库莫奚人为东胡后裔,与契丹同宗。库莫奚为蒙语即“沙漠里的奚人”之意,简称奚人。为库莫奚首次立传的是《魏书》,明确指出该族为宇文别种。库莫奚族始见于北魏登国三年(388年),此后史书有了不间断记载,到了十三世纪才不见其名,前后存在近千年。
《汉书》地理志载,厗奚,渔阳郡辖县。厗音“题”,或作“蹄”。燕昭王二十九年(前283年)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设五郡,渔阳郡即为新设的五郡之一,此为密云地区行政建置最早的记载。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置渔阳郡、渔阳县。西汉初期,密云县分属渔阳郡之渔阳、犷平、厗奚三县。《水经注鲍丘水》中有“大榆河又东南出峡……又南迳厗奚县故城东”,故城,即今密云古北口镇河西村。据曲英杰先生的《燕地古城考》云:厗奚城东西500米,一半建在万寿山的南侧,一半建在万寿山下,东至东栅子,西至干桥儿,南至河坝,北至万寿山的山梁上。城为岩石,石灰和三合土筑成。公元9年,王莽建新朝,改渔阳郡为通潞郡,厗奚县改为敦德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渔阳郡和傂(厗)奚县等三县名,但县址已由原来的北傂(厗)奚城(即古北口河西村)迁至南傂(厗)奚城(今密云县河南寨镇提辖庄地区)。
奚族在唐朝迎来鼎盛时期,在唐太宗时期,奚族酋长可度者,请求内附被赐国姓李,封楼烦县公。当可度者去世后,奚族与突厥、契丹对唐构成威胁,于是设置幽州节度使加以防范(后改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依靠防范奚族和契丹的功绩,逐渐做大,起了叛乱的心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叛军中就有不少奚族精锐。
安史之乱被平定,奚族实力被削弱,节度使张仲武大破奚族军队,奚族一蹶不振。至辽国末年,奚人首领回离保,自称奚国皇帝,改元天复,不过是奏响了奚人的末日挽歌。短暂几个月后帝国土崩瓦解,在金国的刻意打压下,奚人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四散迁徙的奚人已“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穄(jì)”。到了辽圣宗时,北宋王曾出使契丹,进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屋,亦务耕种”,且“善耕种”。苏颂出使契丹将途中所见作诗描述:“农人耕凿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冈。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
另外,辽代奚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所制大车闻名于世,誉称“奚车”。当时,“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奚人善治马具、车辆,能造出各式各样的车辆,有富贵人家乘坐的轻灵便巧的小车,运送辎重的货车,威风凛凛的战车,更有一种水陆两用车。奚人发明的乐器“奚琴”,即为如今著名的“二胡”,在汉代即已传入中原。“奚琴本胡也……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蒙古马头琴也是由奚琴演化而来。
在厗奚城故地的古北口河西村,经历了长期民族融合,奚人早已融入民族大家庭。据《河西村志》记载:河西村有600多户居民,共137个姓,分属汉、回、满、朝鲜、蒙古、苗、裕固等7个民族,被誉为“百家姓村”。其中萧(肖)姓即为奚族后裔。“萧”姓为奚族大姓,金末古北口戍千户萧丑奴降元授檀州元帅。萧丑奴弟萧老瓦,多有战功,继任檀州元帅。丑奴孙萧万勇赐哈拉铁木尔(勇士),成年后获授檀州知州。后由其子萧拜柱袭任,萧拜柱官至中书平章事(丞相),英宗时死于宫廷斗争。明代以后,萧拜柱的后代回到草原,成为北元“石抹氏”,清代为“舒穆罗氏”,为后金满族大姓。民国后改为舒、穆、罗等姓,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舒庆春),即为此支人。
那些宋辽驿道上的古北口往事,在悠悠的奚琴声中,演绎着“你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你;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交流与融合的故事。
- 上一篇:廊坊城市怎么样?京津间的璀璨明珠,闪耀发展新光芒
- 下一篇:草医李白生(连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