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刘庄不动声色清除对自己的各种威胁,不被个人感情羁绊

发布时间:2025-09-05 11:32  浏览量:18

在东汉这个朝代之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皇帝似乎只有汉光武帝,其次则是最后被迫禅让的汉献帝,另外祸国殃民的则有桓灵二帝。但东汉的兴衰并不只有这么几位皇帝,在汉光武帝之后的汉明帝(28年6月15日——75年9月5日)以及汉章帝一样是少有的英明帝王,更是缔造了明章盛世。只不过因为汉光武的功绩太过于突出,以至于后来的皇帝都被掩盖。

汉明帝原名刘阳,后改名为刘庄,他本来并非太子,但随着政治斗争的演变其身份也逐步提升。建武十九年(43年)六月,太子刘强久处危位近危殆,接纳了讲师郅恽的建议,再度向光武帝恳求“引愆退身”,光武帝终于答应。六月戊申,下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从废后到换太子,时间跨度长达两年多,由度田废后开始,东海让位结尾。作为东汉的第二任皇帝,他的名气甚至不如自己的母亲阴丽华这样有名,可他却是东汉历史上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准确来说刘庄属于外儒内法的皇帝,表面上看起来斯文柔弱,但实际上却属于心狠果断的皇帝。而在东汉的所有皇帝之中,只有三位皇帝是有庙号的,其中就包括了汉明帝刘庄,庙号为汉显宗。

那么汉明帝又有哪些主要的贡献呢?汉明帝就像是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在治理国家的手段上如同郑庄公一般,能在不动声色的情况下清除威胁。整个汉朝一直都摆脱不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外戚,第二是功臣,最后则是宗室。这三个问题在西汉时期经常出现,比如外戚问题就先后出现了吕氏家族、窦氏家族以及霍光等等。功臣问题则是出现了周勃、周亚夫等等,最后宗室问题则是爆发了七国之乱以及各大小叛变。

到了东汉时期汉光武帝时针对这三个问题都有所规避,在对待功臣上没有进行清算,外戚和宗室问题也有得到遏制。不过因为汉光武帝没有确切的针对外戚和宗室的治理办法,所以这一问题就遗留到了汉明帝的手里。那么汉明帝是怎么做的呢?

汉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宗室强大,所以采取的是名誉分封,也就是赐予很小的封地,其次则是将这些宗室留在自己身边,不允许他们前往封地就藩。汉明帝则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那就是放宗室回到自己的封地上。不能去主观判断哪一种更加正确,留在身边能够防止宗室形成割据,但也容易造成宗室和朝臣的勾结。汉明帝深知这一道理,所以他放宗室回封地可是有后招的。

刘阳

比如回到封地的诸侯没有自己的武装和军队,另外行政班底只能是汉明帝亲自任命的才行,同时汉明帝还开创了监督制度,特地委派官员负责监督诸侯。自然诸侯里也有很多不满意的,比如前太子刘强和汉明帝的弟弟刘荆。汉明帝在得知两人蓄意谋反的时候,采取的是郑庄公“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做法,不但是没有追究,而且还公开放过了刘荆和刘强:“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强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强曰:‘君王无罪,猥被斥废,而兄弟至有束缚入牢狱者。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及太后尸柩在堂,洛阳吏以次捕斩宾客,至有一家三尸伏堂者,痛甚矣!今天下有丧,已弩张设甚备。间梁松敕虎贲史曰:“吏以便宜见非,勿有所拘,封侯难再得也。”郎宫窃悲之,为王寒心累息。今天下争欲思刻贼王以求功,宁有量邪!若归并二国之众,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今年轩辕星有白气,星家及喜事者,皆云白气者丧,轩辕女主之位。又太白前出西方,至午兵当起。又太子星色黑,至辰日辄变赤。夫黑为病,赤为兵,王努力卒事。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当为秋霜,无为槛羊。虽欲为槛羊,又可得乎!窃见诸相工言王贵,天子法也。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夫受命之君,天之所立,不可谋也。今新帝人之所置,强者为右。愿君王为高祖、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叫呼天地。’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显宗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

果不其然这刘荆一下就沉不住气了,回到了封地上就开始大肆招摇,这一下不要说汉明帝不满意了,就连封地的百姓和朝臣都感到不满,认为刘荆就是不识好歹,面对皇恩浩荡还不知足。最后汉明帝也是派遣当地官员将刘荆给软禁了起来,刘荆被迫自杀:“时西羌反,荆不得志,冀天下因羌惊动有变,私迎能为星者与谋议。帝闻之,乃徙封荆广陵王,遣之国。其后,刘荆复呼相工谓曰:‘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相者诣吏告之,刘荆惶恐,自系狱。明帝复加恩,不考极其事,下诏不得臣属吏人,惟食租如故,使相、中尉谨宿卫之。荆犹不改。其后使巫祭祀祝诅,有司举奏,请诛之,荆自杀,立二十九年。帝怜伤之,赐谥曰思王。”之后的楚王刘英也是如此,一样被汉明帝不动声色地铲除:“十三年,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事下案验。有司奏英招聚奸猾,造作图谶,擅相官秩,置诸侯王公将军二千石,大逆不道,请诛之。帝以亲亲不忍,乃废英,徙丹阳泾县,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俾工技鼓吹悉从,得乘辎軿,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明年,英至丹阳,自杀。立三十三年,国除。诏遣光禄大夫持节吊祠,赠帽如法,加赐列侯印绶,以诸侯礼葬于泾。遣中黄门占护其妻子。悉出楚官属无辞语者。”

阴丰

对待外戚汉明帝同样是毫不手软,比如阴丽华的大侄子阴丰,借着父亲的关系和姑姑的关系就想要成为朝廷命官。汉明帝一看这阴丰没什么大本事,于是就给了一个软钉子,让阴丰成为驸马,“兴弟就,嗣父封宣恩侯,后改封为新阳侯。就善谈论,朝臣莫及,然性刚慠,不得众誉。显宗即位,以就为少府,位特进。就子丰尚郦邑公主。”可见汉明帝的手段。要官就给官,但是具体什么官就自己说了算。而且郦邑公主是光武帝的女儿,这皇室内部可是自视甚高的,因此闹出过不少事情,甚至是人命官司。就像当年汉景帝当太子的时候和刘濞的儿子下棋,结果汉景帝一怒之下直接把刘濞的儿子砸死了。王莽家也出过类似的事情,“又姬朐臑故亲幸,后疏远,数叹息呼天。宇闻,斥朐臑为家人子,扫除永巷,数笞击之。朐臑私疏宇过失,数令家告之。宇觉知,绞杀朐臑。有司奏请逮捕,有诏削樊、亢父二县。”这都是前车之鉴,但汉明帝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结果真闹出命案了。“公主娇妒,丰亦狷急。”简而言之郦邑公主和阴丰两人在一起,那就是两个炮仗,一点就着。如此两人平日里相处,那都是鸡飞狗跳,吵闹不休的。“永平二年,遂杀主,被诛,父母当坐,皆自杀,国除。帝以舅氏故,不极其刑。”可见在对待外戚上,汉明帝不但是足够狠,而且不给任何的机会。即使面对母亲阴丽华,也是丝毫不会退让。阴丰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名气够大还是开国功臣,在关系上也是汉明帝的老丈人,结果照样是在家养老,“永平初,援女立为皇后,显宗图画建武中名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曰:‘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虚名有的是,职位别想有。

所以汉明帝在巩固皇权上手段高明而且果断,从来不被私人感情所牵绊,但因为东汉的建立太过于轰轰烈烈,以至于汉明帝这一英明帝王光辉被掩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明帝是最早建立自己情报网的皇帝,耳目之多以至于朝臣不敢胡言乱语,谁也保不齐身边的人就是汉明帝的人。但可惜的是汉明帝的手段后人没有继承到,基本上在汉明帝、汉章帝之后,东汉就陷入了外戚、宦官的循环争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