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师生来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2 01:05  浏览量:1

为引领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上好“大思政课”,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理’想蓟程 红韵‘乡’约”实践团围绕蓟州区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文旅项目运营经验、乡村振兴创新举措等领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地调研。

走企入田践真知 共筑校企新篇章

实践团来到蓟州渔阳酒业,参观酒文化展厅与酿造车间,深入了解渔阳酒的悠久历史与酿造工艺。实践团在东赵各庄的果蔬种植基地,体验了黄瓜、豆角、茄子等作物的采摘,也对现代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实践团参观蓟州区企业万事兴集团,围绕企业展厅与房产项目,详细了解房屋建设流程、材料应用及市场发展趋势,并与万事兴集团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实习就业、课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

寻迹红色蓟州 传承革命薪火

实践团走访蓟州文庙、鲁班庙,探访独乐寺与白塔寺,这些历经千年的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与技术的巅峰成就,也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蓟州区烈士陵园,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崇敬之情,仔细清理烈士墓碑周围的杂草,认真擦拭纪念碑上的浮尘。随后,全体肃立聆听盘山抗日根据地军民“小米加步枪”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重温备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战备洞中的地下工事,见证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军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备战历史。团队成员在隧道中触摸弹痕斑驳的墙壁,通过实物展陈与场景复原,深刻感悟“居安思危、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涵。

探寻乡村振兴路 绘就发展新图景

实践团来到被誉为“石头村”的西井峪村。据讲解员介绍,西井峪通过“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将传统村落改造为民宿集群,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带动了村民增收。在郭家沟村,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该村打造特色民宿、发展休闲农业,这种创新发展模式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更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农副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华丽转身。

下一步,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活教材”,继续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