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半帝李隆基,荒诞至死,假如少活二十年,他也是千古一帝
发布时间:2025-07-20 00:44 浏览量:1
唐玄宗李隆基,一个本可跻身“千古一帝”的帝王,却因晚年荒怠招致国乱身辱,落了个“千古半帝”的名号。
李隆基五岁起就被祖母武则天软禁深宫,亲历神龙政变中张柬之率兵斩关、血溅廊柱的夺权现场。
710年,韦皇后毒杀中宗企图称帝,李隆基嗅到时机,联袂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亲率死士夜破玄武门,当场斩羽林将军韦播首级悬于辕门,叛军顷刻瓦解。
然而权力蛋糕岂容分食?仅仅三年后,他再度挥戈指向盟友太平公主。
三百铁骑突袭公主府,这位曾助他登顶的姑姑最终被赐死家中。
至此,二十八岁的李隆基彻底扫清障碍,独掌乾坤。
大权在握后,李隆基展现了惊人的治国天赋。他启用姚崇为相,推行“十事要说”新政:裁撤冗余官吏、皇亲不得干政、广开谏诤之路。
当薛王舅父王仙童欺压百姓,李隆基毫不犹豫令姚崇严惩,震慑得权贵们“由是贵戚束手”。
经济军事双管齐下,宇文融清查逃户,使全国户籍从400万暴涨至840万户;张说改革府兵制,招募职业军人戍边,唐军铁骑大破吐蕃、突厥,拓疆千里。
长安西市胡商云集,梨园曲动九州,杜甫笔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画卷徐徐展开,这是华夏文明最璀璨的篇章。
开元盛世的光晕蒙蔽了李隆基的双眼。武惠妃病逝后,他竟强夺儿媳杨玉环入宫,从此坠入温柔陷阱。
为博贵妃一笑,他动用国家驿道八百里加急运荔枝,七百绣娘日夜赶制华服;杨氏一族鸡犬升天,族兄杨国忠更被擢升宰相,把朝堂变成贪腐交易所。
更荒诞的是,他让杨玉环认下胡将安禄山为“干儿”。这个体重三百斤的野心家在华清宫涕泪横流表演孝心时,私底下却在范阳雄武城囤积粮草万石、精兵十八万,规模远超中央禁军。
边将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却被李林甫一句“野无遗贤”挡在宫门外,晚年的李隆基,连“吐蕃”和“吐谷浑”都分不清了。
755年,渔阳鼙鼓动地而来,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反叛。
李隆基起初还不相信,待叛军攻陷洛阳,他才仓促命哥舒翰守潼关。
老将深知叛军远来利在速战,力主“据险疲敌”,可杨国忠竟诬其怯战。昏聩的皇帝强令出关,二十万唐军困守灵宝峡谷遭火攻,全军覆没。
长安告急,七十二岁的皇帝带着贵妃姐妹、皇子皇孙连夜奔逃。行至咸阳望贤宫,县令早已逃之夭夭。
皇孙们饿得手抓杂粮饭,将士沿村乞食。百姓郭从谨怒斥:“陛下杀直言忠臣,才酿今日大祸”。李隆基掩面泣道:“朕之不明,悔无所及”。可惜醒悟来得太迟。
而马嵬驿成了帝王尊严的坟场。禁军于马嵬驿哗变,诛杀杨国忠,又将刀锋指向杨贵妃。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冷言:“国忠伏诛,贵妃不宜供奉”。李隆基颤抖着望向太子李亨,儿子却沉默扭头。
杨贵妃被逼缢死,他抱着尚温的遗体老泪纵横,却无力回天,此刻的他帝王威严尽丧。
趁父亲失魂落魄,李亨果断分兵北上灵武,在朔方军拥戴下登基称帝。
当使者将“太上皇”尊号文书呈给蜀道中的李隆基时,他呆坐良久,苦笑着对高力士说:“吾儿应天顺人,朕复何忧?” 权力更迭的残酷,尽在这句自嘲中。
长安光复之后,李隆基徙居兴庆宫。最初他尚能宴请旧臣、登长庆楼与百姓互动,民众山呼“万岁”声直传禁中。
这却刺痛了肃宗李亨的神经,当年自己被父皇关在十王宅,连见朝臣都要走密道,如今太上皇竟公然结交官民?
上元元年七月,宦官李辅国率五百甲士突袭御驾,强行逼迫七十六岁的太上皇迁居太极宫。
行至半途,马匹受惊几乎将他掀落,幸得高力士跃马怒喝:“太上皇在此,尔等欲弑君乎” 。
迁居甘露殿之后,亲信被清洗。高力士被流放,远谪巫州;陈玄礼亦被勒令致仕。
孤寂的老皇帝迷上道家“辟谷术”,实则绝食抗议。宝应元年四月初五,他盯着贵妃画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十三天后,肃宗亦随父而亡。
若李隆基在735年或748年去世驾崩,历史将铭记他缔造的开元之治,人口峰值840万户,长安城面积超80平方公里,丝路驼铃响彻拂菻。
可多活的这些年里,他放任节度使拥兵、纵容杨国忠乱政,亲手点燃安史之乱。此场浩劫致使大唐人口锐减三分之二,一时间“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李隆基的泰陵选址颇具深意。开元十七年祭祖时,他遥指蒲城金粟山感叹:“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此处东望父亲睿宗桥陵,暗含孝心;山势“龙盘凤翥”,更彰显盛世气象。
然而直至762年驾崩,陵墓才由唐代宗草草完工。曾经规划宏大的陵园,最终封土仅七十六里。
从玄武门破关的锐气少年,到甘露殿绝食的孤寡老翁,他的一生恰似泰陵残存的石翁仲,一半浸透盛世荣光,一半爬满衰朽苔痕。
- 上一篇:徐渭:画在纸上的戏剧
- 下一篇:史鉴|白居易:新乐府运动中的诗坛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