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籍贯河南的13位草莽英雄:1陈胜,2吴广,3彭越
发布时间:2025-07-13 21:38 浏览量:1
这位爷可是打响反秦第一枪的老大哥!陈胜,阳城(今登封)一介给人扛活的佣农。秦朝那赋税徭役,重得能把人脊梁骨压断。公元前209年,他和老乡吴广(太康人)押送九百贫苦人去渔阳戍边,赶上暴雨耽误了行程,迟到按秦法就是个死!陈胜眼一瞪:“横竖是死,不如干票大的!”就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揭竿而起,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口号,震古烁今!
起义军迅速壮大,他自立为“张楚王”,队伍一度席卷中原。可惜啊,草台班子刚搭起来就有点飘,内部出了叛徒,用自家车夫庄贾下手太黑。陈胜率众拼死抵抗,败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时,愣是被那挨千刀的车夫庄贾给害了性命。刚点燃的烽火啊,他自个儿没看到烧垮秦宫的那天,但他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今听着都提气!
说陈胜,就不能不提吴广!太康走出来的汉子,跟陈胜是过命的交情,大泽乡起义,他是头号副手!这老吴为人忠厚,在义军里人缘极好,威望很高。他俩一路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拥立陈胜为王后,吴广被封为“假王”(代理王),带着精锐攻打军事重镇荥阳。可秦将李斯之子李由守得跟铁桶似的,久攻不下。
那边陈胜自己也乱了阵脚,听信谗言,派了个叫田臧的监军去督战。田臧这厮,觉着吴广“不知兵权”还挡了自己道,竟然矫传陈胜命令,把吴广给杀了!可怜的吴广,没倒在暴秦的刀下,却倒在了自家“兄弟”的阴谋里,成了权力内斗的牺牲品,让人扼腕长叹!这哥俩,点着了火种,却都半道殒身,真应了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
彭越,早年间就是个在巨野泽打鱼为生、偶尔“兼职”当水匪的狠角色。秦末天下大乱,他瞅准时机拉起队伍,在魏地(今河南东部、山东西南部)搞起了游击战,神出鬼没,专打秦军粮道,扰得秦军头痛不已!楚汉争霸时,他可成了关键棋子。刘邦看中他能打,封他当魏相国,后来直接升梁王。
彭越的游击战术绝对是祖师爷级别,他不在正面跟项羽死磕,就在项羽后方断粮草、烧补给,让“力拔山兮”的霸王疲于奔命,为刘邦最终取胜立下汗马功劳。可刘邦得了天下,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异姓王就睡不着觉了。诬告彭越谋反,稀里糊涂就把这位老战友给贬成了平民,流放蜀地。半道上彭越碰到吕后哭诉冤枉,吕后假意安慰带回洛阳,转头就给刘邦吹枕边风:“彭越这种猛虎,放了是祸害!”得,一代游击战神,最后竟被剁成肉酱分赐诸侯,警告天下!
回到东汉末年,那会儿宦官当道,百姓苦不堪言。禹州(颍川郡)人波才,可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加入了张角的“太平道”。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波才就是豫州颍川、汝南一带黄巾军的扛把子!他可不是泛泛之辈,硬碰硬在长社(今河南长葛)包围了朝廷派来的左中郎将皇甫嵩和右中郎将朱儁这两大悍将!眼看官军顶不住了,波才的大营偏偏挨着荒草地。
老天爷不开眼,一场大风突起。皇甫嵩这老狐狸,抓住时机,夜里派人放火突袭。风助火势,波才的营寨烧成了火海,乱了阵脚。朱儁、曹操(那会儿还是骑都尉)趁机猛攻。波才虽勇,也架不住这火攻加突袭,最终兵败身死。他虽然战败了,但这河南汉子搅起的这把大火,实实在在地烧塌了东汉统治的基础,让董卓、曹操这些后来的枭雄看清了世道要变了。
说到隋唐英雄谱,滑县人翟让绝对排得上号!这位老兄本来在隋朝当个小法曹(法院的小官),结果摊上官司判了死罪。得亏有个叫黄君汉的狱吏敬他是条好汉,偷摸放了他。翟让逃回家乡,在滑县东南的瓦岗寨(当时是一片临河的大沼泽地)落草为寇!他为人豪爽,讲义气,像单雄信、徐世勣(后来的李勣)这些猛人都来投奔,瓦岗寨成了反隋第一大旗!
可翟大哥有个缺点,心肠太软,格局眼光也略逊一筹。李密来投靠,他觉着李密是个人物(李是隋朝贵族之后,懂谋略),就把大头领的位置主动让出来了。结果李密为了独揽大权,在宴会上设下“鸿门宴”,把他给诱杀了。一代绿林魁首,瓦岗寨的开创者,死在了所谓的“兄弟”手上,他聚拢起的瓦岗群雄,最终也只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唐朝晚期,天下糜烂。濮阳人王仙芝,原本是个私盐贩子(这可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营生),走南闯北,深知民间疾苦。公元874年,他聚众几千人在长垣(当时属濮阳州治,一说长垣,今河南长垣也属豫)造反!口号喊得震天响:“天补平均”!要均贫富,平天下!队伍迅速壮大,成了晚唐农民战争的扛旗人。
他转战山东河南湖北,打得官军闻风丧胆。重要人物尚让(也是河南长垣一带人)就是他的重要助手。朝廷看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想招安他当个“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一度心动,冷了兄弟们的心。后来又想投降,在蕲州(湖北)和黄巢(王仙芝的老伙伴,山东人)闹掰分了家。王仙芝率部继续游击,到黄梅(湖北)被官军围困,血战之后壮烈牺牲,头颅被送往长安报功。“天补平均”的大旗,后来由黄巢接了过去。这濮阳汉子点燃的大火,烧得大唐只剩半壁残阳。
汝南汉子张遇,出身草根,一身腱子肉,据说能在滚烫的铁浆锅里搅动铁砂铸钱(号称“铁浆子”),可见是个不要命的主!起初他跟着反王孙儒混,孙儒败了,他就拉兄弟搞了个“舂磨寨”(听着就够野性),在河南山里当山大王。后来看准行情投靠了后晋大将刘知远。这家伙打仗是真猛,一路升到彰义军节度使(管甘肃陕西交界那块)。
可他天生有反骨啊!后晋一乱,他就带兵叛了,想自立门户。后汉建立,他又摇身一变投降刘知远(旧主)。这还没完,他嫌官小,不到一年又反了!勾结契丹,在河阳(今河南孟州)被刘知远的亲将郭威(未来的后周太祖)揍得满地找牙。最绝的结局来了:败退过黄河时,他的船翻了,掉进冰冷的黄河水里。抓他的士卒一看是这反复无常的主,干脆连拉都懒得拉,任由这位能搅动铁浆的“悍匪将军”沉尸河底。乱世枭雄?反复小人?您自个儿品,反正这命,是自个儿折腾没的。
汴京陷落,二帝北狩,北宋这艘船眼瞅要沉。洛阳人杨进,趁乱而起!这老哥胆子贼大,手腕贼硬,在金兵铁蹄蹂躏中原、各地溃兵乱窜的当口,他硬是收拢了多达百万人(号称,但规模确实空前巨大)的溃兵、饥民、流寇,啸聚山林,自成一霸,自称“护驾军”统领!百万之众,在伏牛山区和黄河沿岸横行霸道,官兵根本管不了,金兵一时也不敢轻易动他,成了北宋灭亡后中原地区最大的武装割据势力。
这家伙也是个“机会主义者”,也曾短暂归附过南宋任命的“制置使”翟兴。可野性难驯,又跟翟兴翻了脸。他结局如何?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攻打临汝时(1128年),被翟兴的兄弟翟进用计射杀;另一说是后来想突袭镇抚使翟兴营地,结果夜里掉进沟里,被小兵给捅死了。总之,这个在末世洪流中搅起滔天巨浪的洛阳巨寇,死法都透着乱世草莽的粗粝与荒诞。
南宋刚立住脚那会儿,东南也不太平。汝南(河南)汉子范汝为,家族在福建建州(今南平一带)贩茶为生。南宋政府要搞“茶业专卖”(榷茶),对茶农茶贩盘剥得狠。1128年,范汝为干脆拉起队伍造反了!他可不是小打小闹,短时间内聚众十几万,在建州一带称王称霸,号称“范寇”。这老范打仗有两把刷子,先后挫败官军多次围剿。
最狠的是他那股子“仇富”劲儿,占领州县专杀富户地主,还搞“破茶行动”——烧毁那些大茶园主家的茶园仓库,逼得官军后来收拾战场时,仓库里都是烂茶叶渣子,史书记载“茶山皆成白地”。朝廷派名将韩世忠率精锐围剿,范汝为死守建州城。韩世忠用“锁城法”掘壕筑墙困死他,最终破城。范汝为宁死不降,回到老巢回源洞(山里)死扛到底。城破了,他没逃,把家人亲戚聚在一起,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自己也葬身火海!狠人,真狠人!一把火烧尽了心中不平,也终结了自己的抗争。
明朝中叶,天灾不断,大量失去土地的河南、山东饥民涌入荆襄山区(湖北河南陕西交界),被称为“流民”。西华人刘通,身高力大,外号“刘千斤”,因为在家乡吃了官司,也跑这儿当流民头子。成化元年(1465年),他联合和尚尹天峰(也是个猛人)起义了!十几万流民跟着他,在湖北房县(今房县)的大石厂寨建号“汉王”,年号“德胜”。“开府置官”,声势浩大!他骑着板角牛(一种大犄角牛),扛大旗为前锋,据说这旗子他自己一个人就能扛起来冲锋!
官军进剿几次都吃了大亏。明朝急调名将白圭挂帅,集结精兵强将,还调用了当时最精锐的京营火器兵。在房县、南漳一带的深山老林里展开决战。官军仗着火器犀利,兵力强大,硬是击溃了义军主力。刘通撤退时被俘押送北京,结局极其惨烈——被凌迟处死(剐了)。他有个儿子叫刘聪,本已逃脱,后来也被抓获一同处死。父子俩的头颅被砍下送回房县示众。一个力大千斤的汉子,终究没能撑起流民的天。
嘉靖年间,河南大灾,官府照旧横征暴敛。柘城(河南商丘柘城)盐贩师尚诏(也作师尚诏),实在活不下去,就在凤阳府(安徽亳州附近)一个叫次川集的地方宰了条狗,剁下狗头盟誓造反!他号召力惊人,聚众数万,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七月突然杀回河南,一口气攻破归德府(商丘)及柘城、鹿邑等地!公开用“天兵”名号,自称“天兵元帅”,甚至攻陷了太康县,惊动朝野!
这位“师反贼”思路清奇,不占城死守,玩起了“流寇”战术,带队伍从河南杀到安徽,又冲进山东。河南巡抚和地方总兵官跟在后面吃灰,损兵折将。朝廷调集三省大军围剿。师尚诏转战千里,疲惫不堪,部下也伤亡惨重。同年十月,在山东莘县突围时兵败被俘,押送京城同样难逃一死(也是凌迟)。他起兵猛如烈火,转战快似流星,不到四个月席卷三省,虽败,也让“嘉靖老道”好好尝了尝草根造反的厉害!
大清嘉庆年间,滑县农民李文成,加入了京畿大兴人林清创立的“天理教”(八卦教分支)。李可不是普通信徒,他深孚众望,被推为“震卦”卦主,在河南滑县一带秘密发展了大批信徒。他和林清密谋:“二八中秋,黄花落地”——农历九月十五(阳历10月8日)起事!目标是李文成夺河南,林清打北京紫禁城!这计划听着就吓破皇帝胆!可惜,滑县这边起义消息走漏了,李文成被官府逮捕,腿都打折了。九月初七,被逼急的信徒提前起义,劫狱救出李文成,攻占了滑县县城!李文成坐镇滑县,号“大明天顺李真主”。
清廷大惊,调集重兵围剿。李文成率精锐突围,本想挺进太行山打游击,结果在辉县司寨(今属辉县)被清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清军攻势太猛,李文成不愿被俘受辱,举火自焚而死!手下三百多骨干也一同赴难。他的滑县守军坚持数月,最终也全部殉难。虽然北京那边林清按计划攻打紫禁城也失败了(闹出了“癸酉之变”),但李文成这滑县汉子在清廷心脏地带掀起的这场风暴,实实在在地让嘉庆皇帝感觉到:龙椅底下不是钢板!
嘉庆年间搞“天理教”的李文成刚被镇压几十年,清朝又赶上了闹白莲教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河南虞城人朱序琰(一作朱成俞),就是个信奉白莲教的主,外号“朱麻子”,据说瞎了一只眼,也叫“独眼狼”(或朱二瞎子)。他早年跟着八卦教(白莲教分支)头子刘功混。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逼近河南,朱序琰趁势在河南永城、虞城一带揭竿而起,成为豫东捻军重要头领,号称“扫北王”。这个人极其凶悍善战,所部捻军战斗力强,在豫东鲁西南一带反复打击清军和团练,搅得清廷在河南的统治摇摇欲坠。
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他和另一头领李月(李月?)率捻军大队猛攻柘城(瞧,又是这地方),意图扩大地盘。清廷急派总兵王凤祥率精锐“毅军”驰援。双方在柘城激战。朱序琰勇则勇矣,但捻军装备远逊清军,王凤祥指挥有方,其部众最终被清军大炮轰散阵脚。朱序琰在乱军之中力战阵亡。这个信奉白莲教的“独眼狼”,带着草莽的血性与信仰的力量倒在了豫东的战场上。#历史冷知识##历史杂谈#
- 上一篇:白居易《长恨歌》共读
- 下一篇:杨国忠构陷王鉷案:天宝权斗的致命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