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惨烈的一仗,每小时4万士兵送命,却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

发布时间:2025-07-12 14:19  浏览量:1

有人总说,决定命运的一刻经常悄无声息,可在公元757年长安西北,这一切显得极其直接!安史叛军与唐军就在香积寺前,不割不休地碰撞了起来。两边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人的阵仗,在冷兵器历史上都算压轴大戏。若不是亲眼目睹,又有几人能信?唐王朝的天命,一时间被押在了无数刀剑和拼杀里。只是,分明这是“九死一生”,又怎么就豁了出去?

安史之乱爆发已是两年。叛军兵分数路,从河北渔阳直插中原,再辅以地方豪强回应,接连端了洛阳、长安两京。唐玄宗失了宫阙荣光,落魄逃进巴山蜀水。局面眼看散了架,偏偏唐肃宗李亨勉强在灵武恢复了点军心,收拢残兵,硬着头皮打了反攻。历史到了这一步,换朝代都不稀奇。可李亨这口气怎么也不肯咽下,能雪耻吗?

战略上,唐朝的江山悬在一百根线头上。一旦中原彻底丧失,南方虽大却各自为政,山高路远,出不了几兵援手。要说换成别家王朝,这份局势早该认命认输。可唐朝偏是在盛世鼎力时出事,国威还在,边疆官吏、藩属部族几乎是杀红了眼地往回赶。现在查查资料,辽阔的东西域各部族、五湖四海应声而动,十万正规军、几万西域盟军,这饥腥味,真像热锅油煎。

阿富汗(吐火罗叶户)、于阗、回纥,甚至还有一批大食人马,谁能想到平定安史,居然成了一次国际联合会战?五千回纥骑兵在黄土地上紧绷弓弦,跟五千于阗步兵握手言和。国王亲自挂帅,是真的把国运搞成了一场豪赌,并无退路——赢则永续,输就灭顶!

这会儿,收复长安成了平叛焦点。不单战略要地,长安还是唐政权、文化、金库、信仰合一的中心。此时唐军约有十五万,略胜叛军一筹。可叛军多是范阳老人,装备一样,训练不输,输赢未可知。

往后看,各国援军,气势吓人。于阗国王还让出王位,带领精锐亲征,那场面真有点飙戏。有说南方军阀闹独立,有说边族趁机上位,也对也不对。但这十五万主力已是王朝的全部家底,赌一把,说到底还是血勇。士气虽高,真刀真枪面前,谁知道哪方先怂?

还真不能光拿头数忽悠自己。唐军多步兵,骑兵老实说就那五千回纥能机动出击。叛军侧翼却有辽东重骑近万,等于正面冲击时优势尽失,这么大的战场,步兵能不能顶下来?别管怎么说,攻城更难赢。若叛军死守不出,唐军必然拉锯岁月。可战事完全偏离了套路,叛军主动求野战,想拿大胜干脆了断唐朝所有正规军。

这是关键转折。安守忠决议出战,居然没想到会把自己几代基业都送进了地狱。史书没敢细写他怎么下的决心,角度不同,结局天差地别。眼下,唐军北渡选择绕后埋伏,几万人,浩浩荡荡,枕戈待旦。野战不是比计谋,而是谁先塌,就先死!

战场阵型极其讲究。李嗣业率北庭军作前锋,这支队伍,实打实善打骑兵,也多抗过范阳老兵。中军有郭子仪的静边军,后军则是王思礼领的国际军团,万一前线溃败还能堵缺口。五千回纥骑兵单列东侧,留作奇兵。对面李归仁,步骑混合主攻,也在东面布下骑兵。这是因为东面地势坦荡,更利于冲骑冲杀吗?没历史记载,大家都是碰碰看,赌地形。

九月廿七,午时一到,风沙卷地。李归仁三轮猛攻,重骑顶在前,李嗣业大军才刚反应过来就裂了缝。北庭军掉链子,可不能全赖士兵,重骑轰过来,人说不顶都难。李嗣业见势不妙,大喊“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人已经脱了战袍,赤膊杀出,让部下能看的都看的出神。当将领亲自领命冲阵,士兵顿时死命往前顶。叛军失算,李嗣业杀开路,一口气稳住了阵脚。

这里气氛异乎寻常,血腥扑鼻。王难得,被射断眼皮,竟然抽掉箭头,继续战。不止他,几百郎将死守,没有谁心里畏惧。后方传令兵都手脚发抖,还在大喊“稳住,中军补上”,队列居然没更乱。

唐军咬住了,反倒给回纥骑兵创造了出口。叛军前边已被绊住,东侧留的那点右军骑兵一面对上回纥,根本架不住。这场骑兵绞杀突如其来,叛军右军很快被吃干抹净。李归仁想调预备队救火,也被押住,没有胜算了。唐军能合围,中后军也见缝插针,几面夹击,这等于死结。

两路夹击下,叛军阵线逐渐松动。当时据唐代文献记,只用三个时辰——有说香积寺之战打到傍晚。到最后叛军十有七八死战,安守忠、李归仁闯隘口狼狈回城。总共斩六万,俘两万,跑散两万,加起来十多万,国务崩盘!

这一战有一点怪不可思议。在古代兵书里,通常死伤二、三成就要崩溃散野;这里却扛到损失过半。叛军苦苦苦杀,还不肯撤。是被绝路逼的,还是抱破釜沉舟?史家写到这,也说不太清。

在外行看来,三小时杀六万人,平均每小时双方合计四万性命,换成现在,这数字未免太冷硬。香积寺旁尸横遍野,不知道有没有残存的百姓见证这一切,或许路过都能闻到血腥味,真是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也想问,假如早几个时辰退一步,结果是不是还能变?可惜历史少给容错。

胜利归唐朝,长安收复。短期来看,叛军被打断主力,从此抬不起头,唐大军顺势追击,最后总算把这场天下浩劫给镇住了。可香积寺只是唐朝盛衰路上的一块石头,代价极大。西域兵力调走,吐蕃趁机咬下一大块地,丝绸之路易主。再之后唐军虽有反击,盛世边疆终究回不去了,帝国梦碎,只为苟延残喘。

矛盾可笑。香积寺一战救了唐朝后150年,但安史之乱本身就是王朝断崖的标记。那些富丽楼阁拆了,万国朝拜也烟消云散。没完没了的大屠杀把盛唐最后写成墓志铭。

冷兵器的时代直接粗暴,逻辑也未必通得过。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野地垒出来的几个尸山,竟把王朝气数给按回去了。此后的安史余波、藩镇割据,也是长安这点杀气传染出来的。

归根结底,香积寺外一场三小时的“砍杀”,带出的是大国的死里逃生,和失而复得的幻觉。真正的改变呢?都留在血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