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记忆】唐山大事记:隋、唐、五代十国
发布时间:2025-07-09 23:15 浏览量:1
隋大业三年(607年)
改州为郡。今境属北平郡(治卢龙)、渔阳郡(治无终)。
大业十二年(616年)
幽州农民起义军杨仲绪率众1万余人攻北平郡,为隋将李景所败。
唐武德元年(618年)
唐名将尉迟敬德(尉迟恭)建西水峪寺(在今迁西境),为境内有文字记载的最早一座寺庙。
武德二年(619年)
分渔阳县置无终县,属玄州,时县治在今玉田县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以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无终县改为玉田县,为今境现存最早的一个县名。
贞观元年(627年)
唐太宗以民少吏多并省州、县,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10道。今境属河北道平州(治卢龙)和幽州(治蓟,今北京城西南角)。
开元十八年(730年)
增设蓟州,辖渔阳、玉田、三河县,州治渔阳(今天津蓟县),属幽州节度使。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改平州为北平郡,置马城县,以通水运。此为今滦南县境最早设置的县。
天宝初年(742~745年)
于今遵化县境设买马监。至后唐年间(923~936年,具体年代无考)于买马监地置遵化县,属蓟州。遵化县名始于此。
后唐同光元年,契丹(辽)天赞二年(923年)
契丹占领今境北部(今迁安、迁西一带),以平州为卢龙军,置节度使。并置滦州永安军刺史,滦州之名始于此。
以定州安喜俘户置安喜县(在今迁安县境)。
后唐清泰三年,后晋天福元年,契丹(辽)天显十一年(936年)
七月石敬瑭遣使求救于契丹,草表称臣,请以父礼奉事,约事成之日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十一月契丹耶律德光册立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献幽、蓟等16州于契丹。同年,契丹以俘户置滦州(治义丰,今滦县)。
后晋天福十二年,辽大同元年(947年)
二月 耶律德光改契丹为辽,改元大同,分其疆域为上、中、南、东、西5京,设道,今境属南京道(原幽州)析津府平州(治今卢龙)、蓟州(治今蓟县)、景州(治今遵化)。
资料来源:《唐山市志(卷五)》1999年11月
资料整理:黄翔,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