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版官渡之战:大领导犯错的原因,他将一个东西看得比全局更重
发布时间:2025-05-28 11:40 浏览量:8
会合幽州突骑后,刘秀南下直奔拱卫邯郸的门户巨鹿而来。
作为有名的古战场,巨鹿再次证明自己河北第一坚城的称号,加上守将王饶的顽强抵抗,刘秀攻了数月,始终拿不下巨鹿(与之合军,东围巨鹿,月馀未下)
此时,王郎的援军也抵达了巨鹿战场(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巨鹿)
刘秀此时的形势和当初的昆阳城下的王邑何曾相识,相比之下,刘秀的情况似乎更糟糕:
1、王邑手握十万新莽正规军;
刘秀的军队成分复杂,既有幽州突骑、信都军这样的正规军,也有豪族的私兵,更有奔命兵这种后勤都难以保障的雇佣军。
2、刘秀当时驰援昆阳仅带了七千人马,王朗这次北上足足有数万精锐。
3、更不利的消息是王朗在派遣主力救援巨鹿的同时,还分兵抄了冀州系的老家:信都郡。
在信都豪族的策应下,太守宗广无力抵抗,连同李忠、邳彤家人一同被俘(信都大姓马宠等开城内之,收太守宗广 及忠母、妻)
后方根据地丢失的后果有多严重,可以参考之前写的襄樊战役,巅峰时刻的数万荆州精锐得知江陵被江东夺取后,瞬间崩盘,仅有寥寥数百人追随关羽。
大家都是人,刘秀这边也没啥区别。为了安抚军心,刘秀让任光率兵回救信都,结果一路上逃的逃、跑的跑、降的降,最后任光只身一人又逃回汉军大营(世祖乃使任光将兵救信都,光兵于道散降王郎,无功而还)
至此,信都系彻底丧失战力,这也是为何任光等人明明是河北最早追随刘秀的一批人,也提供了足够的兵力,却最终排名垫底的一个重要原因。没兵了,你们还算个鸟?论亲疏,又比不上颍川、南阳那帮人。
建制被打崩后,光杆司令任光此后也未曾立下寸功,只不过感恩的刘秀念其建义之功,让其得享万户食邑。
真厚道主公啊。
任光驰援失利后,刘秀的兵力一时捉襟见肘,他再也拍不出一兵一卒去收复信都。得亏刘秀集团构成复杂,丢了一个信都,还有真定、幽州提供粮草,否则河北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最搞笑的是,收复信都的居然是谢躬的人,别看刘秀后来与刘玄决裂,当时更准确的说法其实是玄汉的尚书令与大司马刘秀南北夹击“赵汉”政权。
好在信都虽然失守,其他派系(真定军、奔命兵、幽州突骑)的军心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波动。刘秀严令诸将继续围困钜鹿,自己则亲率铫期的步兵及景丹的突骑,前去阻击王朗的援军。
决定河北归属的南栾之战就此打响。
南栾作为刘秀精心选择的战场,位于大陆泽和漳水之间的最狭窄处,不仅可以屏护刘秀大军的侧翼,同时可以限制王郎援军的列阵宽度。
会战爆发后,王郎军倚仗人数优势,步步向刘秀军逼近。
刘秀予以强硬的反,亲率精锐将敌军前锋击溃:上率禹等击王郎横野将军刘奉,大破之。
表现最亮眼的还属铫期,他冲在最前面,期先登陷陈,手杀五十余人,被创中额, 摄帻复战。
按照昆阳之战的打法,在刘秀的亲自冲锋下,对方一般就崩盘了。
河北军不一般,抗住刘秀的冲锋后,仍能维持总体战线不变。主帅倪宏也非等闲之辈,刘秀怎么打赢昆阳之战,他战前一定做过大量功课。
怎么破解呢?
倪宏的策略就是添油战术,在刘奉前部奔溃后,倪宏迅速投入生力军进行更换。
多日围城之下,刘秀军本来就很疲惫,刘秀自己和手下这帮将领再能打,底下的士兵也支撑不住(秀逆战于南栾,不利)
眼看王郎军不断投入生力军,刘秀当机立断,下令后撤,甚至不惜放弃了自己的辎重营。
刘秀的这一招要冒极大的风险,官渡之战,袁绍听闻乌巢粮食被烧毁,军心立马就散了,现在刘秀军战局不利,一旦放弃辎重,后果难以设想。
这个时候刘秀体现出顶级名将的实力,将手下各个山头的军队都拢住(政府军、私兵、奔命兵),几乎没有发生混乱。
王郎军一看刘秀退兵,以为汉军失利的他们开始纷纷抢夺战利品(南栾贼迎击上营,得上鼓车辎重数乘)
关键时刻,刘秀放出了决定战役的真正的底牌:幽州突骑!
不管之前战局有多不利,刘秀始终没有动用这支精锐,让他们始终埋伏在大陆泽后方。
渔阳、上谷突骑的战斗力其实不宜太过高估。数量不过四千,那个时代也没有马镫,更缺乏具装骑兵,骑士大都是轻甲。面对组织有素的步兵方阵,骑兵实际上很难取得足够的优势。
只有当对方阵型发生混乱,才是突击的最佳机会。
景丹率数千休养已久的突骑从阵后杀出,横冲敌阵,王郎军正在争夺汉军辎重,混乱之中遭到骑兵突击,被打的措手不及。刘秀不等对方重整阵型,率步兵重新掩杀而上,彻底将其击溃(从击王郎将儿宏等於南栾,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
王郎军的兵力优势反而成为了累赘,两边是大陆泽和漳水,在刘秀的步骑夹攻下,被迫挤压到狭小的空间,互相踩踏,追奔十余里,死伤者纵横。
如果说昆阳之战还有不少人认为刘秀胜的侥幸,南栾之战将刘秀充分证明其名将风采:
1、合理选择战场:刘秀选择位于大陆泽和漳水之间最狭窄处的南栾作为战场,这样一来既可以屏护其侧翼,并限制王郎军的正面进攻长度,使王郎军兵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2、顶级控兵水准:即便丢弃了辎重,军队仍没有发生混乱,要知道这些军队大部分并不是刘秀的嫡系,都是各个山头自带的兵马,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些杂兵整合兵有效贯彻军令,难度可想而知。相反的例子就是王郎军占据优势后,面对辎重的诱惑很快就阵型溃散,领军大将也难以控制,否则也不至于被幽州突骑一冲即溃。
3、善使计谋:此战刘秀先摆出一副硬拼的姿态,亲自领军突击敌阵,被对方以添油战术瓦解后,刘秀马上下令撤退,同时放弃辎重。在王郎军因争夺辎重发生混乱时,刘秀抓住时机,果断放出隐藏在大陆泽后方的幽州突骑,彻底打散了敌军阵型击,成功扭转了战局。
此战也让刘秀帐下众将真正认识了幽州突骑的战力,突击敌阵的冲击力和追击逃兵的高机动性,让刘秀称赞不已: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南栾之战对刘秀集团意义重大,堪比东汉版的官渡之战。
此前因联姻与刘秀合作但态度观望的真定王刘杨进一步表示加强与刘秀的联盟关系,加大投入战备物资,巩固双方友好关系。
幽州军也见识了光武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纷纷表示拜服。
刘秀集团的内部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反观王朗这方,南栾一战精锐尽丧失,原先还誓死效忠赵汉朝廷的各地豪强彻底失望,开始另谋他路,巨鹿下属郡县纷纷倒向刘秀。
很多人不约而同又想起了那两句谶言:
刘秀发兵捕不道!
刘秀当为天子!
是啊,想当初刘秀从蓟县逃亡后,竟然还假冒王朗的使者跑到驿站混饭吃: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
到了滹沱河,没有渡船的情况下,河面居然结冰了!
难道他真的是那个“天命所归” 的人嘛?
投刘秀!
河北士族、豪强对其认可度大幅提升,逐渐取得了一致的共识,更多人开始在他身上下注。
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刘秀也不免犯了小错。
他坚持继续攻打巨鹿,在王饶的坚守下,依旧没有进展。
这个时候,耿纯提了一个建议:咱们为什么必须要拿下巨鹿?留点人在这继续围巨鹿,大军直接去打邯郸不就行了!擒贼先擒王,一旦王郎伏诛,巨鹿不用打自然就投降了(久守巨鹿,士众疲弊,不如及大兵精锐,进攻邯郸。若王郎已诛,巨鹿不战自服矣)
昆阳城下,严尤也同样给王邑说过类似的话,面对“舍昆阳攻宛城”的翻版,刘秀的态度是:秀从之。
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之前刘秀坚持要打巨鹿,是因为王朗主力尚在,你要舍巨鹿南下,肯定得留部分兵力监视守军,留的少,容易被对方打掉,从而断你粮道;留的多,攻打邯郸的兵力自然不足。
现在王朗主力已灭,巨鹿经过数月围困,残余的守军也不足以对汉军形成威胁,自然可以放心南下。
很多时候大领导其实都懂,但王邑为什么不听呢?他要脸面,将自身的形象看得比全局更重。领导说的都是对的,打昆阳怎么会错?!
水平高不高,比一比就出来了。
刘秀留邓满守钜鹿,亲率大军向邮郸挺进,沿路再无王朗军阻击,轻松就打到邯郸城下。
大势已去的王朗无奈派杜威来谈判,商量如何体面的投降(郎数出战不利,乃使其谏议大夫杜威持节请降)
杜威煞有介事地称王郎确实是汉成帝之后(王郎起兵时假称自己是成帝之子刘子舆),刘秀再大度,合法性这件事上却寸步不让,刘秀打的就是光复汉室的名义,你还要反复强调自己的血统最正,那这个江山到底来让谁坐?
刘秀回了一句十分强硬的话: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况诈子舆者乎!
假使成帝死而复生,这天下他也别想得到,何况是你王朗呢!潜台词就是汉室要复兴,这个皇帝只能是他刘秀来当。
杜威还不死心,又为王郎请求万户侯的爵位,刘秀觉得十分可笑,谈判是要有筹码的,曾参与杀害哥哥刘縯的仇人朱鲔后来被光武轻轻放过,因为他手下还有数万大军。王朗现在大势已去,只有一座孤城,拿什么来谈判。
让你们保全性命就已经是大恩德了(顾得全身可矣)
价码没谈拢,被伤自尊的杜威大怒告辞威,临走还威胁到:邯郸城虽然小,如果我们齐心协力坚决防守,还能坚持很长一段时间(邯郸虽鄙,并力固守,尚旷日月,终不君臣相率但全身而已)
你愿意和王朗同进退,其他人也会这么想吗?
在刘秀的急攻下,赵汉少傅李立开城投降,河北军蜂拥而入,邯郸陷落。王郎连夜逃走,被王霸追上,就地斩首。
就在众人庆贺之余,发生了一件极其影响团结的事,有人在王朗的大量文书中,发现了很多刘秀集团将领写的投诚信,达数千封之多(收文书,得吏人与王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
一般来说,小兵是不会去写信的,只能是本集团内部的将领、地方官员,那么多人不看好刘秀,这就是刘秀征河北的真实情况。
也不能怪这些人,咱们反复说过,人性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性本利,绝大多数人都是墙头草,势利眼,当你这里前途渺茫时,别人想要找个好出路是可以理解的。
怎么处理这件事?
如果穷追猛打,难免不会引发另一场更大的动乱。洞悉人心的刘秀随后召集所有将领,将这些信件当着众人的面都给烧了。光武不省,会诸将军烧之。
刘秀的高姿态使所有人都安了心,这种大仁大义的不计前嫌获得了诸将的死心塌地。
这招后来被曹操学了去,官渡之战后重演了一遍相似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