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运之中意气雄豪:鲜于枢书法《韩愈进学解》高清41图完整版
发布时间:2025-11-14 09:16 浏览量:2
文◎赵磊
鲜于枢书《韩愈进学解》卷为纸本墨迹,书写唐代韩愈《进学解》全文。
作品无年款,亦无鲜于枢题款,卷末钤有“渔阳”(朱文)、“鲜于伯机父”(白文)、“虎林隐吏”(朱文)印章。
典型的长卷式书作,符合元代文人书家偏爱手卷形式的时代风尚。
鲜于枢的书法艺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根基之上。据文献记载,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这种取法途径直接影响了他的书风形成。
在元代初期的书坛,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
一是南宋末期放纵悠肆书风的延续,二是北方金国奇险漂悍书风的亚流。
这两种书风都是宋人“尚意”和轻视古法的结果,导致当时书坛充斥“燥露纤弱”的“怒张筋脉”之书。
面对这一局面,鲜于枢与赵孟頫共同倡导“复古主义”,以恢复晋唐古法为号召,力扫宋人书法的流弊。
鲜于枢曾言:“书家之有钟王,犹儒家之有周孔”,将钟繇、王羲之的地位等同于儒家中的周公、孔子,可见其对魏晋书风的推崇。
在草书方面,鲜于枢特别推重唐代怀素。
在《韩愈进学解》卷中,点画爽健而富有立体感,结字严谨而纵肆,挥运之中意气雄豪而出入规矩。
鲜于枢在书法创作中强调“气韵神”,将之作为评价书法的第一标准。他认为“古人作文如写家书,作画如写字,遣意叙事而已”,即写字作画都是抒发己意、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鲜于枢及其行草书进学解卷》一文中,对此卷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判定,此卷在鲜于枢的存世作品中是比较重要的一件。
明代以后的书评家对鲜于枢则有不同看法。明潘之淙《书法离钩》批评道:“元人自赵吴兴(孟頫)外,鲜于伯机声价几与之齐,极圆健而不能去俗。”明人方逊志亦直指其“姿体充伟而少韵度”。这些批评指向鲜于枢书法中过于强调唐法而缺乏创新的一面。
以《韩愈进学解》卷观之,鲜于枢的书法的确深得唐人法度,但在个人风格的建立上,似乎未能完全摆脱古人的束缚。
鲜于枢书法《韩愈进学解》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