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群星会首,光武为何给这四人封侯?
发布时间:2025-05-22 01:06 浏览量:13
贾复,字君文,南阳郡冠军县人。
打小勤奋好学,通晓《尚书》,被师长称赞有将相之才(少好学,习《尚书》。舞阴的大儒李生在自己的学生面前大赞贾复,夸他有宰相的能力(谓门人曰:“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当然这句话有个前提:你得身逢乱世。
在王莽乱政之前,和大部分南阳豪族一样,贾复也乖乖到县里当了一名县吏。
有一次他奉命到河东押运食盐,当时天下大乱: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贾复在途中也遇到盗贼,同行的衙役为了保命纷纷弃盐逃跑,令众人惊讶的是,贾复最终把盐安全运回县里(会遇盗贼,等比十余人皆放散其盐,复独完以还县,县中称其信)
能让十多人不及多思就弃盐逃命,来的土匪数量一定不少,贾复能安全运回食盐,他究竟杀掉了多少盗贼?这是多么恐怖的战斗力!
不仅武力超群,贾复的智谋在当时也是最顶尖的那一批。
绿林军在南阳势头越来越大后,贾复也辞官,聚众数百人占据羽山,自号将军(时,下江、新市兵起,复亦聚众数百人于羽山,自号将军)
聚众数百人,说明贾复的家族在当地也是一方豪强;
割据羽山暗示绿林军,我和你们是一路人,都是上山打游击的干活;
自号将军则是向朝廷表明,我不是真的反贼,自保而已,不要把我当反贼给剿了。
直到王莽被推翻,玄汉定都长安后,贾复才下山投靠玄汉,有意思的是他既没有直接去长安报到,也没有留在南阳选择三王,他去哪了呢?
汉中!
更始立,乃将其众归汉中王刘嘉,以为校尉。
熟悉汉史的朋友自然知晓,刘邦是从哪里打出来一统天下的!
现在刘嘉身边人不多,我去辅佐他,建功立业,做第二个韩信!
贾复这人是有大抱负的!
他劝刘嘉:臣闻图尧、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汤、武是也;图汤、武之事而不能至者,桓、文是也;图桓、文之事而不能至者,六国是也;定六国之规,欲安守之而不能至者,亡六国是也。今汉室中兴,大王以亲戚为藩辅,天下未定而安守所保,所保得无不可保乎?
如今汉室复兴,大王您作为皇室的宗亲担任藩王来辅佐朝廷,天下还没有平定却只想安稳地守住现有的地盘,您所想要守住的地盘恐怕是守不住的吧?
战国六雄想要安稳守着,结果还是被秦国所灭,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你得有想法,有行动啊。
只可惜,刘嘉是个老实人,他只想过安稳日子,好不容易封王了,他不想再折腾了,于是把这个惹事精打发了:卿言大,非吾任也。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相施,第持我书往。
我这里的庙太小,您真要想大展拳脚,就去河北找我兄弟刘秀。
是留在汉中和刘嘉安稳过日子,还是去混乱的河北闯一闯?
如果是你,会怎么选?
贾复的选择只有一个字:干!
再回顾下这句话:混乱是阶梯。
乱世才是他这种大才出人头地的最佳时刻!
来到河北后,贾复一路打听,终于在柏人追上了刘秀大军(及光武于柏人)
贾复没有选择直接求见刘秀,而是先和二把手邓禹聊了聊,主管人事的邓禹谈完后,给出的复是:禹亦称有将帅节。
这是能独领一军的大将。
有了刘嘉的推荐信加上邓禹的评语,刘秀二话没说,上来就破格任命贾复为破虏将军,还将自己车驾的马赏赐给他。
这下其他人不满意了,这小子既没有带兵入股,革命参加的也晚,南逃要饭的那段岁月也没跟着一块受罪,凭啥上来就这么受重用!
大司马督段孝等纷纷排挤贾复,称其作为新人却欺辱同僚,请求将贾复从幕府调为地方官。
刘秀坚决力挺贾复:复有击退敌军于千里之外的威风,刚刚任以要职,不得随意撤除(贾督有折冲千里之威,方任以职,勿得擅除)
贾复当时寸功未立,之前也没有什么出名的战绩,仅仅一面之缘,刘秀就给了如此高的评语,只能说明光武看人的眼光实在太强了。
贾复感动了!
他和刘秀之前并没有交集,一面之缘就委以大任,还能在众人前力挺自己。
没啥说的了,我这条命就是你的!
自此贾复成为刘秀麾下第一先锋大将,每每征战,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所
向披靡。
在真定对战五校起义军时,汉军久攻不下,贾复亲自提枪上阵,身先士卒率领部众往敌阵深处发起冲锋,虽然成功凿穿了敌阵,自己也身负重伤,连肠子都流了出来。
在射犬大战青犊军时,贾复再次持旗冲锋,先登陷阵,所向披靡。
其强悍的战力令汉军众将为之折服(其勇为诸将所钦服)
贾复报道后,刘秀继续南下,攻陷广阿,随后准备攻打邯郸的北大门,秦末著名古战场:巨鹿。
刘秀正准备动身时,广阿城外烟尘滚滚,大量骑兵呼啸而来。
如此规模的骑兵,大家都没见过!
是不是来支援王朗的?众人一时惊恐万分(是时光武方攻王郎,传言二郡兵为邯郸来,众皆恐)
关键时刻,一个熟人闪现,正是刘秀曾当面夸赞的北道主人:耿弇。
原来数月前蓟城混乱之际,耿弇没找到刘秀,就径直回了上谷。回到昌平后,耿弇当即劝说父亲耿况归附刘秀。恰巧王郎的使者也来到上谷,让耿况发兵南下攻击刘秀。
到底听谁的?
眼看耿况犹豫,寇恂(云台第五将)谏言:王郎突然崛起,难以让人相信并归附。昔日王莽当政时,天下人唯独信任刘伯升(刘秀之兄刘演)。大司马刘公(刘秀)是伯升的弟弟,听闻他礼贤下士,有识之士大多归附于他,不如投靠刘秀(邯郸拔起,难可信向。昔王莽时,所难独有刘伯升耳。今闻大司马刘公,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士多归之,可攀附也)
耿况还有点虚,他畏惧王郎势大: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寇恂的观点和耿弇一样:上谷郡没有遭到大的战乱破坏,兵精粮足。仅可控弦持弩野战的骑兵,至少有一万人之多!咱手里有天下最精锐的骑兵,完全可以左右河北甚至是天下的局势,凭啥屈从于河北冀州?如果您实在担心,我意亲自前往渔阳郡,联络彭宠,邯郸的那帮乌合之众,算得了什么呢?(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耿况作为一郡之守,胆略、见识连他的属下和儿子都不如,不过胆子小也不一定是坏事,旁边那位野心勃勃的邻居,因为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封赏,就愤然起兵反叛,最后竟被家奴所杀。耿况没有参与叛乱,反而保住了耿家的富贵。
耿况觉得寇恂所说在理,于是遂派寇恂为使者,前去渔阳联络彭宠。
渔阳太守彭宠此时也很愁,作为南阳豪族,又是玄汉任命的郡太守,他自然不愿意与赵汉同流合污,但郡中官吏多数大都主张归附王郎,他也不敢公然忤逆众意(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只有从南阳随同一起北上的吴汉,力劝彭宠归附刘秀。
云台第二将出场了!
史书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意思吴汉为人质朴敦厚,不善言辞。
但你了解他的经历后,对这句话就会存有很大的怀疑。
吴汉在幽州转正之前,曾经做了贩马的生意,规模一度搞得很大,期间结交了很多燕蓟豪杰(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吴汉也被人推荐给了韩鸿,韩鸿召见吴汉后,与之相见甚欢,给他一个安乐县令的位置、
能结交豪杰、与皇帝使者把酒言欢,这还是不善言辞嘛?
从吴汉后来的诸多举动不难看出,他的情商很高,人际交往能力相当强悍,这也是他为啥能坐上云台第二把交椅位置的主要原因。
然而此时的吴汉孤掌难鸣,根本无法说服彭宠。
也别觉得彭宠胆怯,毕竟能当上渔阳太守一则靠父亲的余恩,二则是玄汉的诏书,对渔阳的实际掌控力,彭宠并不强。
见说服不了彭宠,吴汉于是告退返回安乐县。
你以为他就此罢休了?
当然没有,吴汉回去后偷偷伪造了一封刘秀发给渔阳的檄文,让儒生交给彭宠。儒生还依照吴汉的指点,向彭宠讲述河北的最新战况,大力称赞刘秀,同时怒贬王郎(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
你们不是担心王朗势大吗,河北还是心向刘氏!
彭宠动摇了,恰巧上谷来人,给上了关键的一记助攻。
彭宠终于下定决心,宣布向王朗开战。以吴汉为行长史,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统领三千步骑,会合耿弇、寇恂及上谷长史景丹的上谷军,南下支援刘秀。
吴汉(云台第二将)、耿弇(云台第四将)、寇恂(云台五四将)、景丹(云台第十将)、盖延(云台第十一将)、王梁(云台第十八将)正式登上舞台,向全天下展示幽州突骑得问恐怖战力。
幽州突骑南下后,幽州军连克涿郡、中山、河间、清河、巨鹿等五郡二十二县,不管是忠于王朗还是保持中立,统统被一扫而空。与此同时,还斩杀忠于王朗的大将、九卿、校尉四百余人,歼灭了赵汉三万余军队。
从账面实力来看,刘秀已经远超王朗,河北易主几乎似乎没有悬念了。
然而燕赵之士不甘心就此屈服!
即便北方数郡沦陷;即便幽州人叛变投敌;即便邯郸还在承受着玄汉尚书令谢躬数万大军的围攻;
那又如何!
我燕赵之士铁骨铮铮,决不甘心接受玄汉的统治,坚决维护河北人自己的主权。
邯郸大本营权衡后,决定先对付刘秀,然后收拾谢躬。
大领导不退缩,自然有忠义之士为他奋战!
就在刘秀从真定南下时,鄗县的苏氏豪族就举兵叛乱,幸好耿纯反应机敏,及时发现,将叛贼击杀(及至鄗,世祖止传舍,鄗大姓苏公反城开门内王郎将李恽。纯先觉知,将兵逆与恽战,大破斩之)
鄗县的叛乱也给了王朗等一个启发,在发兵北上巨鹿的同时,他们密密联络忠于赵汉的河北人,计划在刘秀后方点一把大火。
王朗这边在准备大动作的同时,刘秀也对幽州系将领开始了令人罕见的大封赏: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
耿况、彭宠两位大佬封大将军,连同景丹、盖延一同册封列侯。
景丹、盖延能一并封侯是因为他们权力极大。
景丹年少的时候曾经游学长安,有很高的学识(又一个长安留学生)。王莽主政的时候,为了招揽人才,下令官员、诸侯举荐有德行、通政事、能言语、明文学者的人才,就是所谓的举四科。景丹以“能言语”而被征召为固德侯的相国。
精明能干的他很快升迁为朔调连率副贰(王莽时期改上谷郡为朔连郡,太守改称连率,副贰是太守的副手)。
相比文化程度极高景丹,渔阳的盖延则以勇武闻名。盖延身高八尺,能挽三百斤弓。渔阳周边都是匈奴、鲜卑、乌桓等异族,能打的盖延很快就脱颖而出,历任郡列掾、州从事。彭宠上任后,将其引为心腹,召盖延署职营尉,代理护军。
一个是上谷二把手,位高权重,另一个手握渔阳兵权,封侯自然不能忽视他们两个。
此外,刘秀还允许景丹、耿弇、寇恂、吴汉、王梁、盖延等仍率本部兵马。
不仅封官,还不夺取兵权,甚至还把最高级别的侯都扔出去了。
乍得,还有谁不满嘛?
当初提拔贾复为破虏将军时,可是有很多人给他穿小鞋的,但是领导现在给幽州将领升官封侯怎么没见人跳出来反对啊?
实力决定一切!
信不信一旦待遇给得不到位,几位大佬不满意,马上就掉头打你。
苦劳比不上功劳,在后来排位与分红上,虽然同是河北的信都、和成等冀州将领最先为刘秀雪中送炭,幽州系的整体排名还是压在了冀州派之上。
刘秀这次下大血本,还有一个原因,他想速战速决。
光凭两郡和真定王的军队,河北拉锯战还有的打了,如果邯郸被南面的谢躬得手,全取河北的计划就要大打折扣。
但这次封赏也带来一个弊端,给得太快、太容易、太多了。
还没拿下河北呢,就把大将军、列侯给出去了,那后面还怎么搞?
耿况是个老实人,也许后面好安抚,但野心最大的彭宠就不一样了,现在就是大将军,后面不得给个异姓王当当?
和刘玄一样,刘秀也是有底线的,他可以默认你对当地的统治,但是刘不封王,这就是他的原则,谁挑战,灭谁。这也最终也导致两人的决裂。尤其是后来他就在处理彭宠问题时出了纰漏,结果东北乱了三年,去了好几拨人都压不下来。
当然此时双方的合作还是十分融洽,刘秀率军与王郎在钜鹿、邯郸等地作战期间,耿况不遗余力,紧密支援,将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
- 上一篇:祝贺!蓟州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获全国表彰
- 下一篇: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