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疏灯一梦醒——我写刘秀
发布时间:2025-10-03 08:00 浏览量:2
▌王振羽
《平民的逆袭》 王振羽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刘秀
娶妻当得阴丽华。此图出自清末民初马骀的《美人百态画谱》。视觉中国 供图
东汉庖厨俑
《平民的逆袭:光武帝刘秀》已经出版有日。该说的话,虽已在跋中说过,但还是觉得意犹未尽。
多年前,我曾有机会奔走京冀多地。沿着长城有多日闲走,还在秋冬的滹沱河两岸有多日盘桓,感受当年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碰撞磨合。在这样的天地间,神游万里,很自然地会想起两千多年前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本属南方,匹马单枪,在河北这样的华北平原之上,异峰突起,实现逆袭,光复汉室,登基称帝,成就了一番宏大事业。此人者谁?刘秀,史称光武帝。世人谓之南阳刘秀的他,他为什么会在河北开创局面登基称帝延续刘汉江山?他在河北称帝之后是否就万事大吉传檄而定一路顺风顺水?
我到南京读大学之前,生活半径基本限于古城昆阳乡下。家中稼穑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父兄才得以有机会读书。在后来的日子里,父亲周围聚集了一些家乡子弟中的读书人,谈古论今,弦歌不辍。县城高中是我和父亲共同的母校,昆阳古城知识分子中的翘楚几乎咸集于此。他们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融会贯通的精彩讲解,让我对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云烟往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最为直接且切身的,就是新汉两军的昆阳之战。
因生活环境使然,故乡人闲谈多会说到王莽刘秀旧事,纷繁复杂,绘声绘色。民间戏曲舞台上的刘秀与他的二十八将自然多有演义夸张,与事实出入很大。昆阳之战发生在公元23年,因此一战,刘秀脱颖而出,闻名天下。也因此一战,王莽的统治,基本上土崩瓦解,回天无力。他后来所采取的所谓应对措施,诸如哭天等,近乎闹剧,病急乱投医,都不过是枉费心机,注定徒劳无功。王莽一命呜呼被人宰杀,本就来路不正的新朝更是分崩离析。一战成名之后的刘秀是否就前途光明胜券在握?非也。
金钟响玉鞭应王登龙廷
多年之后,与父亲反复探讨议论刘秀的崛起之路,他的审时度势,他的内秀隐忍,他的到长安读书,他的同学好友;还有刘秀与哥哥刘縯之间的关系,更始帝诛杀刘縯之后刘秀的境遇与卧薪尝胆之策。这些刘秀往事前事,多在《平民的逆袭:光武帝刘秀》的卷一《昆阳之战》中有充分丰赡的展示。在这一卷中,按照历史叙述文本的基本规范,起笔于新莽篡汉。王莽在篡位之前,一直示人以谦恭廉洁勤勉能干,不好说他是伪君子,而基本事实则是因为他是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就是汉元帝的皇后。就王莽篡汉,多曰:“王莽谦恭未篡时”。他为了上位主政,不满足于做霍光,也是费尽心机,挖空心思,这位年长刘秀40岁的风云人物做梦也不会想到,破落潦倒已是平民的刘秀最终颠覆了他的新政权。王莽的新,与新野有关,因王莽的封地在南阳新野。
说过王莽,浓墨重彩,细说刘縯刘秀兄弟。以往叙述,多抬高绿林,贬低刘秀,固然有失偏颇;但就绿林队伍,也不能一味贬低,熟视无睹。更始帝的团队,自有存在的理由,绝非乌合之众,不容无视。这部分落脚点是长安大乱,自认为对冯异这位大树将军还有岑彭这一卓绝人物的出场,笔墨饱满,而刘縯之死与昆阳破围是高潮。历史的演进,快速复杂,瞬息万变。更始帝起初定都洛阳,后又迁往长安,终究不能稳定局面,死于非命,下场凄惨。刘秀在洛阳谨慎小心,终于得到机会,脱离洛阳羁绊,远走河北,别开生面,掀开了刘秀自身政治生涯的新征程、新阶段、新起点,我称之为《龙腾河北》,此即该书的卷二部分,也是刘秀基本团队形成的历史时期。时间不长,惊心动魄,故事多多,以刘秀与冯异的麦粥豆饭芜蒌亭始,所谓板荡劲草、艰苦卓绝,从争斗王朗到被封萧王,更有刘秀借刀杀李轶,到最终刘秀再入洛阳正式建都。兼有郭圣通与阴丽华之故事,更始帝之落幕,刘盆子的出场与收场……此一卷是刘秀开创帝业的高潮,也是他政治、军事才能臻于成熟的巅峰时期,刘秀的政治核心团队也基本成型,一统山河,盘马弯弓,跃如也。
不少人认为,刘秀既然已经进入洛阳,似乎剩下时间,大可以高枕无忧。实际情况是这样吗?非也。进入洛阳之后的刘秀,并没有得到片刻休息,天下的残酷纷争,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说过于遥远的夏商周,只论秦统一六国,耗费多少气力与时间?然统一不久,天下即纷乱崩溃。陈胜吴广揭竿大泽乡,楚汉争雄,项羽自刎,昔日的亭长刘邦称帝。及至到了汉武帝时期,汉家天下才算是达到巅峰。汉武帝之后,有昭宣中兴。昭宣之后,西汉开始走下坡路,最终王莽篡汉。新朝十余载后土崩瓦解,英雄各路起干戈,山河破碎之日亦是人才辈出之时。唐太宗李世民注意到刘秀称帝时的年龄还未及不惑,只此一点便优于其他“创一代”。
刘秀入都洛阳,无暇西顾,他首先要解决棘手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关东问题。这里的关,不是嘉峪关,更不是山海关,而是指潼关以东广大区域。这里的乱世英雄,虽然不如后来的隗嚣、公孙述名气大,但也都是很难缠的人物,如刘永、张步、庞萌、延岑等。当然,在《关东砥平》一卷中,也特别说到了邓奉之叛,说到了渔阳铁骑。戎马倥偬,战场厮杀,此起彼伏,血流成河,太过窒息压抑,插入强项令董宣一节,也开始展示刘秀治国理政的别样实践,透露光武中兴的早期信息,曙光晨曦,给人亮色。
很著名的成语得陇望蜀,来自刘秀。关东大致一统,刘秀开始着手解决西北与西南问题。邓禹等人逐渐淡出,大体完成效命疆场的历史使命。马援、冯异等等次第而来,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真是可圈可点。我对冯异之死、来歙与岑彭之死,多有细腻入微的描画——其间《三国演义》等传统章回小说的影响不言自明;而对公孙述、隗嚣这些与刘秀分庭抗礼者,也并不脸谱化、污名化、简单化,本着他们的历史本来面目,有微虚构,但大事不虚——他们的人生落幕,也并非狼狈不堪一无足观。我在这两人之前特别加上天水隗嚣、成都公孙述这样的定语前置词,使其有别于刘縯之死、冯异之死,乃至后来的马援之死。
你我是布衣的君臣
平定陇西巴蜀,用去十几载时间,刘秀在此后开始逐步展开自己的治国安邦之策。他汲取历史教训,反复思考,殚精竭虑,偃武修文,以柔治国,就外戚对政权的伤害尤为注意。他甚至没放过当年刘邦的皇后吕雉,干脆地把她逐出宗庙。同时,对阴丽华的兄弟们也都很有策略,当然阴丽华等也深知彼时王政君兄弟八人掌控朝纲之后的严重影响。刘秀改革行政制度,让地位高如三公者没有实权,让尚书台掌权者地位不高,他从中掌控,尽量做到游刃有余;他对汉室宗亲,也有一套办法,既对他们施以恩宠,但也有所控制,有所防范;他继续推行自汉武帝开始的刺史制度,合并州县,裁撤冗员,恢复经济,深得民心;他释放奴婢,废除酷刑,恩养百姓。刘秀对儒学很有兴趣,厌谈武事,经常与文人在一起议论探讨。刘庄劝他要注意休息,他说,自己乐此不疲——此一成语,自此流传。刘秀度田,史家评说不一,有说完全失败的,也有说半途而废的,但也有肯定此举认为成功的,我在《光武中兴》这一卷,既说到了第五伦与严子陵,也说到了刘秀废掉郭圣通另立阴丽华为后。刘秀为后人最为称道的一大优点,是他的以仁厚宽待功臣勋旧,后人多把他与刘邦、朱元璋相比,多认为刘秀处理此问题比较得当,不似刘邦之严苛,更不似朱元璋之歹毒枉杀令人发指。近人也曾评说刘秀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这三最之评,堪称一语中的,评价甚高。刘秀爱读书,有学问,他的核心团队也对文雅之士多有礼让,与刘邦迥异;刘秀打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对手下将帅,扬长补短,各用其长,多有成就;刘秀用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善于化解矛盾,也善于处理部下之间的纷争,用人艺术之高超,令人钦服。
当然,也并非完全为刘秀评功摆好,也说到他的迷信谶纬,对桓谭等人的苛刻,在处理邓奉、马援等人时的可商榷之处。原本打算到第五卷就结束文本,但思前想后,还是另立一章,属于尾声,这就是卷六之《星聚云台》,这里主要是写马援远征交趾与他的蒙冤而死,当然还有刘秀针对匈奴与西域所采取的应对政策。星聚云台,已经到了汉明帝之际,也算是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对刘秀一生做一总结,这也是云台二十八将的盖棺论定。
诗人陈三立感于当年时局,曾有“恍惚道旁求豆粥,遗黎犹自泣恩波”之叹,也是说的光武旧事,他更说,“蚁穴河山他日泪,龙楼钟鼓在天灵。愚儒那有苞桑计,白发疏灯一梦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今年是刘秀诞生2030年,是王莽出生2070年,更是刘秀称帝登基2000年,回望中华民族这一段难忘历史,品评这一历史时空中的众多人物,以史为鉴,兴替知焉。
- 上一篇:八月十五为什么成了中秋节
- 下一篇:“命犯太岁”中的太岁可不是肉灵芝,你知道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