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延期不杀头,陈胜心里苦

发布时间:2025-08-20 22:53  浏览量:2

熊熊燃起的灭秦烈火,短短数月便熄灭了,灰烬随风吹散,化作历史的尘埃。

汉朝建立以后,刘邦追封陈胜为“隐王”,每年以王侯之礼祭祀。

当年意气风发的陈胜一定想不到,他的“鸿鹄之志”,被刘邦用这种方式帮他实现了。

陈胜的一生,贫苦,虚妄,痛苦,挣扎,膨胀,但是不可否认,是传奇的。

而传奇的开始,就是那年的七月。

-

公元前209年7月,暴雨下个不停。

一支900人的戍卒队伍疲惫不堪,天气恶劣导致步履维艰,出发多日了,却刚走到大泽乡(今宿州),离目的地是渔阳(北京密云),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是压倒大家的倒不是这些实际的困难,而是恐怖的谣言。

“完了,时间一定来不及了,延期是要斩首的。”

“不会吧,这又不是我们的错,是天气.....”

“当官的哪会管这些。”

......

恐怖的言论迅速在队伍中蔓延,像一股低气压,压的大家情绪低落。

从最开始大家还聊聊天,排解烦闷,到如今,只有叹气和沉默了。

大家都知道秦朝律法严苛,但是具体的细则,这群居于闾左的穷人哪里会懂。

秦朝把二十五户为一闾,富人闾右,穷人闾左。

雨水噼噼啪啪的打在帐篷上,比刚才小一些了。

吴广睡不着,这时候,他看到陈胜一个人蹲在不远处。

吴广心里暗想,这段日子接触下来,他隐隐的感到,陈胜不一般!

也许可以趁着夜深,聊聊天也好啊。

就这样,吴广走到了陈胜身边。

而这一场聊天,两个人谁也没想到,如同火石撞击一般,直到天亮,两人才各自回去睡觉。

不过这一觉,吴广睡的安稳极了。

因为接下来,他和陈胜要做的事让他找到了方向。

过了几天,人缘不错的吴广突然提议,网点鱼吃吧,大家纷纷同意,好久没吃着荤腥了。

吴广干的很积极,干了一上午,成绩不错,网上来不少鱼,眼看数量够吃了,他就张罗收拾鱼腹,准备开煮。

大家不知道,今天的“鱼”,就是他们。

就在刚才,吴广趁着没人注意,偷偷的把一个布条塞进了鱼肚子。

吴广静静等待。

很快,布条被一个戍卒翻出来。

“这是啥呀,有字,鱼肚子里有字!这是什么字啊?”

戍卒一嚷嚷,周围的人越聚越多。

人群中一个认字的站了出来,大声的念给大家,“大楚兴,陈胜王。”

众人哗然,陈胜不就是那个谁嘛,那个独来独往的那谁.....

大家纷纷对陈胜投以异样的目光。

“行了,别说了,咱们吃鱼吧。”吴广打断大家。

大家也知道,这种反动言论,可不兴乱说。

而吴广心里暗自偷笑,效果十分不错。

只是,火候还是差点。

又过了几天,大半夜,尖利的狐狸叫吵醒了不少人。

这叫声,像是人话,大家支着耳朵听。

“诶,你们听,像不像在叫‘大楚兴,陈胜王。’就是鱼肚里的那句话。”

周边人附和,“像,别说,真像!”

如果一件事是巧合,那么两件呢!

之后的数天,所有人茶余饭后都开始讨论这件事。

知道的给还不知道人说,大家口口相传。

900人的队伍,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到三天功夫,陈胜就成了一个风云人物。

吴广觉得火候到了,陈胜也觉得时机成熟。

爆发那夜,吴广喝了不少酒,所谓酒后吐真言,他质问押送官,到了渔阳,这群兄弟八成要斩首,不如现在跑了得了。

押送官员一听就怒了,他大声呵斥吴广,告诉吴广即便误了时间,也不至于斩首,但是如果再说这种话,他一定会如实向上面反映,到时候,吴广肯定会被斩首的。

吴广笑了笑,“我才不怕呢!你们骗我们,就是怕戍卒跑了而已,到时候还是要斩首。”

周边人听了纷纷附和。

押送官这时候感觉到了,情况不妙,他有些害怕,下意识的把刀拔了出来。

这正中了陈胜吴广的下怀。

几个看守和在场的人迅速扭打起来,因为陈胜吴广早就做好了准备,几个官员寡不敌众。

没多久,押送的官员脑袋和身体就分家了。

陈胜提着押送官的头颅,给900多戍卒展示,“如今逃走是死,不如一起反了,干件大事!”

压抑已久的人们,这一刻终于被点燃了,大家呐喊起来,“反了,反了!”

陈胜任命自己是将军,吴广为督尉,起义军立刻向着大泽乡进军。

起初,起义顺利的难以想象,其实原因很简单,秦朝自成立后,修长城,建宫殿,老百姓活得没个人样。

起义就是块砖,丢到水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都纷纷响应。

大泽乡拿下后,起义军又迅速攻打蕲县,并一鼓作气陆续拿下了,铚、酂、苦柘、谯几个地方。

随着地盘增多,当初的九百人小队伍,迅速壮大成了几万人的军队。

之前他们是揭竿而起,根本没有像样的武器,但是短短几个月,武器就像能够自我繁殖一样装备进了队伍。

乡绅贵族,地方豪杰,都被激活了。

特别是那些本来已经消失的贵族,亡国之痛的肿块还没消散,一碰就原地爆发。

比如,陈余和张耳这种旧贵族。

起义军攻打陈县时,由于郡守和县令刚好不在,陈县如同囊中取物的拿下了。

至此,陈县这个像样的大地方,就变成了起义军正式的据点。

小作坊已经膨胀成了中型工厂了。

同时,膨胀的还有陈胜本人。

在陈县,陈胜召开了一场会议,这个会议有一个很积极的作用,那就是确定了口号,“伐无道,诛暴秦。”

统一口号在做事初期非常有用,而且这个口号着实不错,直击要害,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

不过,这场会议还暴露了陈胜的一个大问题,陈胜急了,急着当王。

张耳和陈余这些人毕竟有些水平,明白广积粮缓称王的重要性。

但是陈胜一个草根出身,能当王还不得快点当。

陈胜不理劝阻,执意建立了“张楚”政权。

而通过这场会议,大家也都看出了陈胜的水平和心思,会上不明说,但私下里都有自己小九九。

接下来,陈胜的部署是,起义军分成多股进攻。

其中,陈胜派遣武臣为将军,张耳和陈余为副将,进攻赵地。

这三人配置中,武臣和吴广是旧相识,而张耳和陈余是投奔过来的。

这个部署想的很周详,自己人和有本事人的配置。

三人确实也取得了成绩,赵地被拿下了。

就在武臣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打算报捷的时候,张耳和陈余拦下来了,建议他自己当王得了。

武臣有点纠结,但是还是挡不住当王的诱惑。

这消息传到了陈胜耳朵里,可把他气坏了,当下就打算灭了武臣全家,好在蔡赐好劝一番,陈胜作罢。

但是,另一员大将,忠心耿耿的葛婴就没那么幸运了。

葛婴领命攻打九江,取得胜利后,他并不知道陈胜自立为王,多方考量下,他觉得立楚国贵族,襄疆为王。

后来,当葛婴听说陈胜当王后,他感觉自己犯错了,为了挽救错误,他马上杀掉了襄疆。

可是陈胜没用因此原谅葛婴,还是把忠心耿耿的将领斩了。

这个举动让起义军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大家意识到,犯错改了也没用呗。

可是,谁还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呢?这件事让陈胜又失了威信。

除此以外,陈胜是个暴发户还有多种体现。

因为起义获得很大成功,陈胜老乡们来投靠。

这些老乡们没啥情商,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以为说说当年陈胜的往事是一种套近乎表现,结果陈胜就动了杀心。

踩中雷区的老乡,也被陈胜无情杀害。

随着军中背后说三道四的人越来越多,陈胜很是担心,所以任命了朱房和胡武两个马屁精去军中观察,所谓“苟查为忠”。

然而这一做法,不但堵不住嘴,更加加速了人心的离散。

所以,接下来的一切,都不会再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在攻打荥阳的战役中,硬骨头也终于出现了。

荥阳久攻不下,陈胜和好兄弟吴广产生了严重分歧。

陈胜主张必须拿下荥阳,这样就能长驱直入,直取关中不会遇到阻碍,而吴广则觉得,绕道而行,避开主力。

陈胜无法说服吴广,坚持己见,两人的矛盾激化了。

这时候,田藏动了取而代之的心思,一个无能的将领,煽风点火,劝说陈胜除掉吴广。

陈胜纠结了很久,最终默许。

但是,田藏一个无能之辈,很快被章邯大军打败,战死战场,军队也一同葬送了。

而另外一个路线的起义军,由周文率领,攻破函谷关,直逼咸阳。

吃喝玩乐的秦二世终于慌了,章邯建议,释放骊山的刑徒,让他们打仗。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好主意,这些刑徒一听,打赢了自己就解放了,所以斗志满满。

秦人本来就是常年作战状态,这些人别看之前都是工人,但武装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如此一来,周文的部队很快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那些信誓旦旦的贵族们,复国的复国,割据的割据,一团散沙,根本不可能伸出援手。

最后,周文也被秦军歼灭了。

章邯趁胜追击,逼近了陈胜的老巢陈县。

大势已去的陈胜,最终选择了弃城而逃,就在逃跑的路上,车夫庄贾杀了陈胜,投降了秦军。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也就此完结,不过,也许可以被称之为,“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