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成功后,为何陈胜默许杀掉吴广?司马迁一语道破

发布时间:2025-07-28 22:44  浏览量:1

公元前209年深秋,荥阳城外的起义军营帐内,一场密谋正在发酵。

将军田臧将一卷伪造的王令藏在袖中,目光扫过几位同谋者:“假王骄傲,不懂兵法,不能留了。”

当夜,吴广倒在血泊中,这位与陈胜共同点燃反秦烈火的领袖,未战死沙场,却死于“自己人”刀下。

消息传至陈县王宫,新晋张楚王陈胜的反应出人意料。

他非但没有惩处田臧,反而遣使送去楚令尹的印章,封田臧为上将军。

曾经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草莽英雄,此刻正默许着战友的死亡。

大雨倾盆而下,大泽乡的道路化作泥潭。九百戍卒困在此地,个个面如死灰。

秦法严苛,误期到达渔阳,等待他们的只有斩首。

人群中的陈胜与吴广对视一眼,读懂了彼此眼中的决绝。

“现在逃跑是死,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何不为国事而死?”陈胜压低声音对吴广说。

他接着分析天下大势:“百姓苦秦已久。我们假借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之名起事,必能一呼百应。”

举事前夜,吴广在破庙点起篝火。火光摇曳中,他模仿狐狸叫声呼喊:“大楚兴,陈胜王!”

戍卒们在黑暗中惊醒,惊疑不定。

此前他们买鱼烹食时,已在鱼腹中发现写有“陈胜王”的帛书。这些“神迹”,让众人对陈胜肃然起敬。

起义时刻终于到来。吴广故意激怒押送将尉,当竹鞭抽打在他背上时,他猛然跃起夺剑。陈胜同时暴起,两名秦吏瞬间毙命。

站在血泊中的陈胜向众人宣告:“壮士不死则已,死要死得壮烈!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贵种吗?”

义军势如破竹,短短数月已拥兵数万。

当陈县被攻克后,父老豪杰簇拥着陈胜称王。

谋士张耳、陈余急忙劝阻:“将军应先西进攻秦,立六国后裔为王,分散秦军力量。现在称王太早,恐怕天下人会离心啊!”

陈胜不听,他坐在新筑的王座上,自立为“张楚王”,封吴广为“假王”。

这个怪异称号,暗示着陈胜的某种不安——所谓“假王”,即“代理之王”,并非真正的王。

当韩信后来请求刘邦封“假齐王”时,刘邦怒斥:“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

起义军兵分三路:吴广攻荥阳,武臣取赵地,周市伐魏地。

很快,裂痕出现了。武臣在邯郸自立赵王,韩广在燕地称燕王。

陈胜大怒欲杀其家属,被劝止后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各地称王者各怀心思,再无人听陈县号令。

荥阳城下,吴广大军久攻不下。部将田臧召集密会:“假王骄傲自大,不懂军事,我们不能和他商量对策了。”

吴广的“假王”身份缺乏权威,将领们已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田臧的使者呈上吴广首级时,陈胜的王宫静得可怕。

群臣屏息等待王的裁决,出人意料的是,陈胜接过田臧呈上的“陈王令”帛书,竟点头认可:“田将军做得对。”

随即,陈胜赐下象征最高军权的上将军印。

权力腐蚀的速度超乎想象,当年与陈胜佣耕的伙伴听闻他称王,跋涉而来叩响宫门。

见到故人,陈胜初时欢喜,留他在宫中居住。但老友不懂规矩,常讲陈胜贫贱往事,甚至直呼其名“陈涉”。

有人进谗言:“此人愚昧无知,有损大王威严。”陈胜竟下令处死故友。

“苟富贵,无相忘”的誓言犹在耳畔,承诺却化为刀刃。旧友们纷纷离去,曾经追随的将士离心离德。

陈胜重用朱房、胡武等酷吏,监察百官。将领们在外苦战,归来却要面对无端责罚。上至将领下至士卒,人人自危。

章邯率领的秦军趁机反扑,田臧率精兵迎战,全军覆没。

起义军节节败退,陈胜退至下城父。寒冬腊月,他的车夫庄贾突然调转车头,刀刃刺入这位张楚王的胸膛。

从起义到败亡,不过六个月。

后来,范增对项梁的谏言点明关键:

“陈胜失败是必然的。秦灭六国中,楚国最无辜。楚怀王被骗入秦未能归国,楚人至今怀念。陈胜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为王,注定不能长久。”

项梁吸取教训,拥立楚怀王之孙为王,反秦力量重新凝聚。

刘邦称帝后没有忘记陈胜,他专门派三十户人家世代为陈胜守墓。

在司马迁笔下,陈胜位列“世家”——与孔子同列,排在汉初诸侯之前。

太史公的评语穿透历史烟云:“陈胜虽死,他所封立的王侯将相最终灭亡了秦朝,灭秦大业由陈胜首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