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绘闺心,张仲素三首经典诗作赏读

发布时间:2025-09-13 05:28  浏览量:5

文/古诗词

编辑、2025年9月13号

张仲素为唐代知名诗人,诗风清婉凝练,尤擅以细腻笔触描绘情感。他的作品题材涵盖闺情、边塞等,其中描写闺中思绪的诗篇,更是以质朴语言藏深厚情意,成为唐诗中极具感染力的篇章。下面,我们通过三首经典诗作,探寻张仲素笔下的细腻情思。

一、《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春闺思》以春日为底色,写尽闺中女子的思夫之情。开篇“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用“袅袅”状柳树轻摇之态,“青青”绘桑树生机之色,勾勒出一派明媚春光。可这般好景,却未让女子心生愉悦——“提笼忘采叶”一句,笔锋一转,写她手持采桑笼,却失神忘了劳作。末句“昨夜梦渔阳”揭开缘由:原来她昨夜梦到了远在渔阳戍边的丈夫,满心思念让她沉浸在梦境中,连日常劳作都抛在了脑后。全诗仅二十字,以乐景衬哀情,将女子的牵挂与失神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若说《春闺思》是春日的浅愁,《秋夜曲》便是秋夜的深念。首句“丁丁漏水夜何长”,以漏壶滴水的“丁丁”声,打破秋夜的寂静,也衬出女子难眠的漫长。“漫漫轻云露月光”中,轻云漫卷、月光时隐时现,朦胧月色更添几分凄清。“秋逼暗虫通夕响”,秋寒催得暗处虫鸣彻夜不停,虫声愈密,愈显女子孤身一人的孤寂。最动人的是末句“征衣未寄莫飞霜”:女子记挂着边疆的丈夫,寒衣还未寄出,便急切地向苍天祈愿,求寒霜晚些降临,免得丈夫受冻。一句直白祈愿,满含对爱人的疼惜,质朴却情深。

三、

《燕子楼诗三首(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这首诗以燕子楼为背景,写女子对逝去情爱的深切追忆。开篇“楼上残灯伴晓霜”,破晓时分,楼上残灯摇曳,窗外凝着晓霜,清冷的景致瞬间奠定孤寂基调。“独眠人起合欢床”一句,反差尤为强烈:“合欢床”本是夫妻共眠之地,如今却只剩“独眠人”起身,昔日甜蜜与当下孤苦对比,女子的凄凉处境不言而喻。末句“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将情感推向极致——女子一夜相思难眠,她忽然觉得,哪怕是地角天涯的距离,也远不及这一夜相思之情漫长。以夸张手法写尽思念之深,读来令人动容。

结语

张仲素这三首诗,皆以闺情为核心,却各有韵味:《春闺思》的春日失神、《秋夜曲》的秋夜祈愿、《燕子楼诗》的孤寂追忆,无不以简洁语言藏细腻情感。他无需浓墨重彩,仅用寻常景色、直白心绪,便将闺中女子的牵挂与思念刻画得鲜活动人,也让这些诗作穿越千年时光,依旧能触动人心,成为唐诗中描绘情感的经典之作。

图片来源,AI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