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1921年才成立,为何毛主席入党时间却是1920年呢?
发布时间:2025-09-08 18:35 浏览量:9
中国共产党1921年在嘉兴南湖红船上成立,毛泽东填入党时间,却写的是1920年。
这提前的一年,藏着什么被历史记住的伏笔?
建党时间和入党时间差了一年,早期组织和中国共产党,到底是什么样的血脉联系?
要解开这个伏笔,得从1918年说起。
那时候中国大地上,军阀们正打得不可开交,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毛泽东看着这乱糟糟的局面,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给中国找条出路。
4月14日那天,他拉上何叔衡、蔡和森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在岳麓山下的蔡和森家里,
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最后决定成立个新民学会,说是要:“改造中国与世界”,
这学会后来成了个思想上的大火炉,好多会员后来都成了共产党的创始人,
毛泽东自己也说,这是他思想真正开始开窍的时候,在学会里他最能说,
也最能争,常常和大家为一个问题争得脸红脖子粗,
那段日子,让毛泽东从光琢磨道理,慢慢开始想怎么动手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
他立刻放下教鞭,一头扎进了学生运动里,先是组织湖南学生联合会,
带着学生上街演讲、发传单,把长沙城搅了个天翻地覆。
那时候他脑子里还没完全定下来走哪条路,一会儿觉得该搞“呼声革命”,
一会儿又想试试“无血革命”,总想着能不能不靠流血就把国家改好。
可看着北洋政府抓学生、烧报馆,看着那些喊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人一个个碰得头破血流,
他心里那点对“改良”的念想慢慢就凉了,倒是开始琢磨起报纸上那些谈马克思主义的零星文章,
觉得这里面好像藏着点真东西,能给中国指条道。
1920年春,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这次没像上次那样四处奔波,直接找到李大钊。
那时李大钊刚在北大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办公室里堆着译好的文稿和外文报纸。
两人坐在长条木桌旁,从早上谈到傍晚,李大钊拿出刚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片段,
逐字逐句给他讲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讲俄国十月革命怎么把理论变成现实。
毛泽东后来跟人说,在北大那几天,听李大钊讲“庶民的胜利”,
心里像开了扇窗,以前琢磨的“改良”“呼声革命”,忽然就站不住脚了。
几个月后,他又一路南下到了上海。
陈独秀那时刚从北京避难到上海,住在法租界的老渔阳里,
正忙着编《新青年》,满屋子都是年轻人在讨论“改造社会”。
毛泽东找上门时,陈独秀正和人争论:“要不要搞无产阶级政党”,见他进来,
直接拉到桌边:“润之,你说说,中国到底要不要一个主义?”
毛泽东之前还觉得:“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有几分道理,
这会儿被陈独秀连问三个:“没有主义,怎么团结人?怎么斗军阀?怎么救中国?”,
越辩越觉得透亮。
辩论到半夜,陈独秀从抽屉里翻出份《中国共产党宣言》(草案),
拍着他的肩膀说:“湖南那边,你得挑头干起来,先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点起来。”
临走时,还塞给他几本新出的《新青年》和油印的《共产党宣言》译本,
书页边角都磨得起了毛边。
1920年的中国,就像个怀胎的母亲,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悄悄萌芽。
3月,李大钊先在北大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十来个教授学生挤在图书馆的小房间里,
一边翻译《共产党宣言》,一边讨论中国要不要走俄国的路。
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比北京的更偏重实际行动,经常派人到工厂去调查工人生活。
到了8月,陈独秀觉得时机成熟,在上海正式拉起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成员有李达、李汉俊这些留日学生,他们不光研究理论,
还开始编工人刊物,想把马克思主义跟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这些星星点点的组织,就像地下的根系,悄悄往全国各地伸展,
北京、武汉、广州的进步分子都跟他们有联系。
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后,也没闲着,一边在第一师范附小当主事,
一边联络新民学会里信得过的人,隔三差五在清水塘的家里开会,
讨论的话题越来越集中,从“改造社会”具体到了“要不要建党”“怎么建党”。
这时候的毛泽东,已经不是光琢磨书本的读书人了,他心里清楚,要救中国,
光有主义还不够,得有个实打实的组织,把信得过的人拧成一股绳。
陈独秀给毛泽东写了封信,说上海这边已经动手了,湖南的事,就指望你润之了。
1920年夏天,毛泽东收到陈独秀从上海寄来的信,还有一本《共产党宣言》的油印本,
信里让他在湖南也建个共产党的组织,他心里一下子就定了。
之前他就跟蔡和森写信讨论过,蔡和森在法国来信说中国必须成立共产党,
走俄国革命的路,毛泽东回信说:“你这想法跟我完全一样”。
11月的一个晚上,他把何叔衡、彭璜、贺民范几个青年约到清水塘的家里,
围坐在火盆边,商量建组织的事。
何叔衡问要不要吸收无政府主义者,毛泽东摇头说:
“不行,我们要搞无产阶级政党,就得纯一点,只吸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
他们在油灯下起草了个简单的章程,说要:
“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还规定了入党要信仰马克思主义,要为无产阶级革命奋斗。
这个组织一开始叫:“共产党长沙支部”,也有人说是:“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
反正都是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毛泽东是主要负责人。
他们发展了几个成员,除了何叔衡,还有彭璜、贺民范这些人,
都是新民学会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们每周都开会讨论,
还派人去工厂、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长沙的革命火种就这样点起来了。
正是这个1920年11月诞生的长沙组织,
将毛泽东从‘思想觉醒者’锻造成‘组织行动者’,为一年后的开天辟地,埋下了最关键的火种。
从新民学会的‘寻路’到长沙组织的‘扎根’,毛泽东的1920年,
是个人信仰的抉择,更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当‘主义’找到‘组织’,当思想化为行动,中国的未来,便在这‘胚胎’的搏动中,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