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写《登幽州台歌》时的心境如何?为何积极昂扬的他如此苦闷
发布时间:2025-09-07 17:37 浏览量:11
陈子昂这位兄台是一个积极拥护武则天称帝的文人,他之所以能写下《登幽州台歌》这首诗,是因为辽东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陈子昂也被派到了战场。
事实上,陈子昂年轻的时候对吟诗作赋、写文章没有半点兴趣,他喜欢练武,尤其是对击剑很有兴趣,而他的志向是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但是后来有一次,不知道是跟人比试还是打架斗殴,他因为击剑伤了人,从此便弃武从文,发奋读书。
当时还是唐高宗时代的末期,陈子昂弃武从文后没过几年,就得以到长安进入太学学习,他在作诗方面的天赋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展露出来,经常写出上佳作品。
但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并没有考中,直到684年,陈子昂才考中进士。
当时唐高宗刚刚病逝没几个月,太后武则天决定将唐高宗灵柩从洛阳迁到长安葬之,陈子昂立即写了一份名叫《谏灵驾入京书》,基于关中灾荒、民生凋敝的现实状况,引经据典地剖析迁葬高宗灵柩可能会耗费巨资、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并引用历史典故,建议把唐高宗葬在洛阳。
武则天看到这份奏章后,立即召见陈子昂,结果两人在交谈中,陈子昂对答如流,武则天甚奇之,遂任命他为麟台正字。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陈子昂针对武太后时代的朝政事务,多次上书,或劝谏,或陈述利弊得失,受到武太后的赏识。
后来武太后加紧了称帝的步伐,全国各地很多官员纷纷出面搞各种“劝进”活动,为武则天称帝造势。
陈子昂于是献上《上大周受命颂表》、《大周受命颂四章并序》、《神风颂》,表达自己热切盼望武太后能够早日登基为大周皇帝的心情。
武则天为此还多次召见他。
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年,他就被抓进大牢,至于具体的原因,我在史书上没找到,但陈子昂出狱后呈上了一份《谢免罪表》,他在这份奏章中说:“误交奸恶之人,受逆党牵连而获罪。”
应该是武则天时代搞酷吏政治,打击异己,一些和陈子昂有交往的人受到打击,最后牵连到了他身上。
陈子昂出狱后的第二年,辽东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契丹臣服于武周,但是契丹发生了严重的饥荒,负责管理当地事务的营州都督非但不想办法赈灾,反而对契丹各部首领呼来喝去,把他们当成奴隶使唤,此举引起了契丹各部的严重不满。
契丹首领李尽忠于是起兵反周,攻陷营州城,杀了那个压榨他们的营州都督,随后四处攻城掠地。
消息传回京师后,武则天大怒,当即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将,统领大军前去讨伐。
没想到李尽忠在玩各种阴谋诡计方面是个高手,设下圈套,全歼了周军。
武则天收到消息后,又急又怒,当即任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伐契丹。
同时,以陈子昂为建安王的随军参谋,协助讨伐契丹。
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武则天决定以名将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苏宏晖为副,统兵十八万讨伐契丹。
王孝杰率军出发后,在东硖石谷与敌军遭遇,此地为一条狭长的峡谷地带,敌军已抢先占领峡谷,王孝杰于是亲率一支精锐作为前锋,杀入峡谷中,副总管苏宏晖统领主力大军跟进,并且嘱咐他一定要及时增援。
王孝杰的战术很简单,东硖石谷内的道路狭长,容纳人数有限,周军18万人是不可能一窝蜂冲进去的,所以他亲率精兵且战且进,将敌人赶出峡谷,到了空阔地带,再利用周军的兵力优势和阵法打击敌军。
没想到,王孝杰率军一路杀穿整个峡谷,已经到谷口外结成方阵与敌军周旋,但敌军也很快组织优势兵力反击。
关键时刻,苏宏晖畏惧敌军势大,当场跑路,导致王孝杰孤军奋战,最终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坠崖身死。
王孝杰战败的消息传来时,武攸宜这一路人马刚刚抵达渔阳,当得知战败的消息后,全军震恐。
而契丹军队已经推进到幽州(今北京)一带,武攸宜不敢再继续进军,只是派出几股小规模的部队前去袭击契丹军,但都以失败告终。
陈子昂见此情形,便主动找武攸宜说道:
“陛下调集天下兵马托付于大王,国家安危成败在此一举,岂可轻忽对待?如今大王治军未立章法,如同儿戏。望您能明察将士智愚,衡量勇怯之势,评估兵力多寡,以长处攻敌短处,方是雪耻之道。治军贵在威严,应选拔亲信以防不测。大王统领重兵精甲,屯驻边境,当年朱亥那种突然行刺的变故,实在值得警惕。大王若能听从我的计策,请调拨一万兵力给我作为先锋,契丹小丑指日可擒。”
然而,陈子昂慷慨陈词完毕后,武攸宜根本懒得搭理他,在武攸宜看来,陈子昂不过是一介文人,还想带一万兵当前锋,这不是笑话吗?
但陈子昂还不放弃,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多次缠着武攸宜要求带兵打仗。
武攸宜最后被他搞得不耐烦了,干脆将其贬为军曹。
陈子昂感到自己壮志难酬,心中无比苦闷,于是登上幽州台,独自眺望那辽阔的大地来排解心中的不快。
在眺望的过程中,陈子昂诗兴大发,来了灵感,于是写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他以这种慷慨悲凉的调子,来表达自己壮志难酬,满怀悲怆的心情。
此后仅仅过了三年,陈子昂便以父亲年纪大了,要回家侍奉为由,辞官回到梓州射洪(今遂宁射洪市)家乡。
699年,陈子昂的父亲去世,他便在墓旁搭建草庐守丧。
第二年,当地县令段简听说陈子昂家资丰厚,企图加害于他。陈家缴纳二十万缗钱求免,段简嫌贿赂太少,竟将陈子昂逮捕下狱。
不久之后,陈子昂在无比悲愤中,死于狱中,终年四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