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与时俱进,鲁菜一代宗师的“勺林”真功——缅怀张文海(一)

发布时间:2025-08-02 03:15  浏览量:37

鲁菜,起源于山东,齐鲁风味,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技法丰富、难度高、见功力。

2500年前,源于山东的儒家学派,奠定了中国饮食注重,精细、中和、健康的审美取向。

1600年前,《齐民要术》总结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盐、豉、醋、酱、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框架。

2016年,张文海先生(1930年——2019年6月19日)影像照,照片出处《自成一格的鲁菜泰斗》。

明清时代,大量山东厨师和菜品进入宫廷,使鲁菜雍容华贵、中正大气、平和养生的风格特点,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在《京华名厨传》一书中张文海先生,被称为:博采众长,自成风格的鲁菜一代宗师。凡能载入该书的都是京城烹饪界,数一数二的名厨、国宝级烹饪大师。

张文海先生,从厨60余载,因其功底深厚、技艺全面、手法精湛,独具创意的烹饪风格,为饮食界所称道。虽然被评为国宝级烹饪大师,生活中张文海先生,却非常低调,不喜欢张扬个人。

张文海先生影像照,照片出处《百科》。

张文海先生,汉族,1930年生,于2019年6月19日辞世。北京人,中共党员,国宝级烹饪大师,鲁菜一代宗师,国家高级烹饪技师。京华名厨联谊会会员,首届中国烹饪协会理事;北京市青工九工种技术比赛,及全国青年技术大赛——优秀教练员。

几十年来,为国家几代领导人服务,曾为江泽民、杨尚昆等许多中央首长,及全国各种会议代表服务。精通鲁菜的烹制,博采众长,汲取南北菜系优秀特点,自成风格。代表菜品有:砂锅鱼翅、棒棒虾蟹、油爆双脆、八珍元鱼、梅花鸡脯、鸳鸯菜花、鸡茸鲜蚕豆、板栗红枣焖鹿肉、枸杞菊花虾仁、虾子烧鱼肚、烩两鸡丝、炸象眼鸽蛋、五彩鱼丝、两吃大虾等。

曾参加编写过——《中老年案头之友》和《婴幼儿食谱》等书。

20世纪70年代,胡丽妹女士(左二)和王殿臣先生(左一)影像照,本微信公众号有介绍,照片出处《河北新闻网》。

1943年,到天津著名的山东风味餐馆——致美斋饭庄学徒,拜名厨王殿臣先生为师。后又到天津百年老店——登瀛楼,跟随鲁菜大师张廷彩先生学艺;曾先后在天津、上海、北京,三大城市工作过。

1958年,张文海先生调到北京,先后在西郊宾馆、东方饭店工作。曾担任北京西郊宾馆主厨,东方饭店总厨、总经理技术顾问等职务。退休后,仍担任着北京市政府宽沟招待所等,多家单位的餐饮顾问。1985年,被评为特一级烹调师。

2012年9月16日,鲁菜一代宗师——张文海大师(前左一)的收徒仪式影像照,照片出处《新闻资讯》。

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特级厨师。

1986年、1991年、1992年、1993年,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宣武区科协积极分子。

1991年,被载入《中国厨师名人录》,后被载入《京华名厨传》。

2010年8月22日,北京渔阳饭店,北京中华厨皇协会一周年庆典,张文海先生(左一)和王义均先生(左二)等合影。

2012年3月,被选入《国家名厨》。

2015年3月,在北京崇文门饭店举办收徒仪式,鲁菜一代王义均大师出席并祝贺。

2015年12月,《张文海和他的传人》新书发布,厨艺同行、好友上百人参加盛典。

张文海先生,几十年的厨艺生涯中,主要在政府机关接待服务。无论在哪里工作,他烹制的菜肴,都得到中央领导,及外国宾客和同行的称赞。

【转战京、津、沪,勺中颠乾坤!】

张文海先生,1930年生于北京。13岁时,到天津著名山东风味餐馆——致美斋饭庄学徒,拜当时天津名厨王殿臣为师。后又到天津百年老店——登瀛楼,跟随鲁菜大师张廷彩学艺。从此,开始了60余年的鲁菜烹饪生涯。几十年来,他曾先后在天津、上海、北京,三大城市工作过,使他得以博采南北烹饪之长,融入到鲁菜烹饪之中。由于张文海先生,技术功底厚实,又擅长吸收,形成了独特的菜肴风格,无论在哪工作,他烹制的菜肴,都得到宾客和同行称赞。

2012年6月26日,张文海先生影像照,照片出处《中国名厨查询网》。

鲁菜中“爆菜”难度最大,没有一定功底的厨师,很难做好“爆菜”活,而张文海先生尤擅“爆菜”制作,达到了炉火纯青地步。如鲁菜的特色菜——“油爆双脆”,原料一个软一个硬,有韧性,又要有脆性。因此,制作时划油不能用同样油温,必须掌握好油温,及不同原料烹饪时间,才能使成菜鲜脆,口感恰到好处。张文海先生制作的“油爆双脆”,鲜嫩香脆,有汁不见汁,吃完后菜净盘光。菜肴每每上桌,都得到宾客喝彩,他的技艺被同行所称道。

鲁菜名菜赏析——油爆双脆,图片出处《中国名菜集锦——北京之萃华楼饭庄》、《厨界教官·唐勇先生》。

【黄金时代的涅槃】

1984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宴后厨,特一级厨师张文海先生面临难题:某国元首指明要“最具中国平民智慧”的菜肴。他取出清晨从东单菜场购得的鲜肥肠,效仿《山家清供》记载的“雪霞羹”做法——将肠衣片成蝉翼,裹着豆腐与芙蓉蛋清蒸制。当白玉般的肠衣,裹着霞光般的馅料呈上时,外宾惊叹这是“东方肠衣艺术”,这道“玉带玲珑”,从此成为外交宴席保留菜品‌。

1984年,国宴名菜复刻赏析——玉带玲珑,图片出处《行走视觉》。

(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文献资料参考《中国名厨查询网》、《名厨——记者·左东黎/文·海东》、《行走视觉》,文章中影像照片都标明有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