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浴血抗日十四年(110)常德保卫战(4)

发布时间:2025-07-14 00:16  浏览量:1

11月2日,日军第116师团在公安的积五口、沙口渡过雾气河发动进攻,5日中午到达泥湖以南的三汊脑附近时,其所属黑濑平一大佐第133联队,受到对岸守军利用河堤筑成近10公里宽的正面防守阵地的抵抗而无法渡河。

最后,黑濑决定,集中全联队的轻重机枪、掷弹筒、步兵炮、山炮、迫击炮向对岸约两公里的防守阵地进行压制,掩护渡河,使其部队到达了对岸。

后来,该师团在前进时,又遭到守军利用河堤筑成工事所进行的抵抗。

日军向澧县以东的红庙地区进攻时,守军将不少的河堤掘开面形成一片沼泽地带,第116师团则集中炮兵的火力,分段掩护进攻的舟艇面占领了红庙。

11月9日晚,在津市与王泽浚的第44军发生了激战,至11日午后,这个师团即在澧县以北一带地区暂停,作攻占常德的准备。

第68师团也于11月2日夜间,从华容以西渡过了九都大河,向安乡进攻。

其第53旅团由江波渡、57旅团由鲢鱼须地区,一齐渡过九都大河。第58旅团经黄石嘴从北面、西面、南面,第57旅团经梅田湖、三岔镇,从东面迂回进攻安乡。

此时,驻安乡的第44军已经撤走,因此,第68师团于11月6日中午占领了安乡城,并在该地作渡洞庭湖的作战准备。

第39师团于11月2日傍晚,也从沙市对岸的弥陀寺开始前进,4日拂晓在渡松滋河时,曾遭到守军的抵抗。

师团主力第233联队向西南经王家桥、观音寺,于傍晚到达了茶元寺;第231联队向西经韦家岭,傍晚到达了天子桥。

当晚,在茶元寺的第233联队遭到了守军第185师的攻击而发生了较大的伤亡。

之后,该师团即将所部前推至渔阳河东岸,部署于从渔阳关以南的育儿山向东北的梯子口、仁和坪、熊渡、聂家河、萧家岩、四得桥至枝江的一线,构筑工事,以掩护进攻常德各师团西北方向的安全。

日军进攻各部,在作好准备之后,从11月13日开始,进行第二期作战——直接进攻常德,而第六战区的部队亦开始作强有力的抵抗。

从西部迂回常德的日军第3、第13师团,在澧县以西渡过澧水南进时,遭到位于石门地区汪之斌第73军防守阵地的坚决阻击,由于背靠澧水作战,激战数日后,部队伤亡很大,连、营、团长伤亡即达半数。

该军暂编第5师师长彭士量亦于这次作战中牺牲。

彭士量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彭士量(1904年8月—1943年11月),号秋湖,湖南省浏阳县北星乡人。

1926年,因受孙中山革命思潮的影响,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32年冬,入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学习。

1935年12月,任第83师参谋处处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彭士量请缨参战,率部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等大战。历任第五补训处上校团长、第75军预备第4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等职。

1941年,调任第六战区长官部高级参谋兼干训团教育处长。1942年,调任第73军暂编第五师副师长,这支由凤凰、吉首两县地方武装与湖南陆军新编第一团合编而成的部队,驻防鄂西、湘北一带,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坚持抗击来犯日军,屡建战功。1943年11月,任该师师长。

石门是常德前哨,易攻难守,日军意在必得,动用数万兵力分三路合围。11月4日,彭士量率部进驻石门县城。

此时的暂编第五师,由于前次华容反击战消耗甚大,虽经半年调整、补充,但兵员、武器大都没有备齐,战斗力极弱。

彭士量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到达石门后没有来得及喘口气,便陪同第73军军长汪之斌等人前往阵地察看。

他没想到的是,像石门这样的军事要地,先前的守军竟连起码的工事构筑都没有,仅在沿新安至分水岭一线布防了20公里宽的正面散兵线,石门城外的澧水南岸,连一个据点都没有。

看来,暂编第五师在这里只有拼死一搏。

11月8日,日军第3师团、第13师团在航空兵的配合下,直奔石门而来。

正在渡河攻击前进的日军 图片来自网络

9日夜,日军趁夜色集结于石门以北桐子溪、林家桥一线,对石门形成包围,准备将驻守在石门的第73军一举歼灭。

次日黎明,枪炮声轰鸣,日军向新安、塘坊、樊家桥等阵地发动猛攻。暂编第五师与第73军所辖另外两个师紧密配合,奋勇杀敌。

彭士量亲临作战第一线指挥,率部与敌人相持3个昼夜。日军多次猛扑均未得逞,于是施放毒气,致使红土坡的加强营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后来,该师北面防线被突破,彭士量率兵巷战,将窜入之敌全部歼灭。

此时,天色已晚,石门被敌人重重包围,敌人数次冲锋,又以云梯攻城,局势危急,彭士量亲自到西城巡查,并增筑工事,谕官兵死守,并电呈上峰:

决与石门共存亡。

11月13日拂晓之后,日军兵力大增,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日军将第73军各师从东西方向分割包围,并以一部突过澧水,从南面堵住退路。

在日军强大攻势下,该军很快陷入混乱,军部与各师之间联系中断。上午8时,日军第3师团第116联队攻入石门城北第73军军部指挥所,军部顿时大乱。

此时,日军已完成对该军的四壁包围。尤其是南下常德的方向,更是被其以强大的炮火封锁。

军委会令第73军后撤,放弃石门。可是,该军正与日军全线激战,根本无法脱离接触。

危境中,彭士量带领一个警卫连,左砍右杀找到了被冲散的军长汪之斌。他挺身而出,自告奋勇,请求留下率暂编第五师坚守石门县城,掩护军长汪之斌率部向西突围。

随后,汪之斌率第15师、第77师向西突围,彭士量率部拼死抵抗,双方陷入混战状态。

11月14日,日军再次向石门县城增派援军,攻势愈加凶猛。尤其是以北部笔架山、大山尖、孙家大山方面战况惨烈。

日军数次冲上阵地与暂编第五师官兵白刃肉搏,彭士量亲临一线督战,短兵相接,杀声震天。他不止一次勉励部下说:

石门一地,事关全盘战局得失,我们要与石门共存亡,要用我们的血肉换取整个战役的生机。”

战至午后,日军仍然进攻不止,暂编第五师伤亡已十之八九。傍晚时分,日军加紧围攻,城厢被炸,火光冲天,阵地工事几乎全被摧毁。

15日拂晓,彭士量集合所剩无几的部队,向石门西郊突围,力图收复一块阵地,以充立足之地。

当他们行至新安以南岩门口附近时,几架日机低空盘旋,发现了他们的踪迹,投下重磅炸弹,并用机枪扫射。

彭士量倒在瓦砾堆中,身中数弹,身受重伤还喊杀不止,忠勇之气感动得在场的官兵个个哭声不绝。弥留之际,他怒目圆睁: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此何恨焉!”

后来,人们在装殓彭士量烈士的遗体时,从他的军衣口袋中发现了这样一纸遗嘱:

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具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命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恨。

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待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得以教养成材,以继余志。

日军第3、第13这两个师团突破守军在石门、慈利的防御后,即并列快速南进,其第3师团经沿途的战斗后,迂回至常德以西的太平桥、龙潭桥,11月21日,到达常德西南的桃源、八字路、胡家湾,控制了常德上游的沅江两岸地区。

从东南方向迂回常德的第68师团,由安乡以南的鱼口上船,在洞庭湖中的赤山岛北部南嘴上陆,攻向汉寿。

其第57旅团经上林子渡过沅江到达汉寿以西的沧港;第58旅团则从汉寿以东的周文庙相互夹击。

11月22日,第68师团攻占了汉寿,形成了对常德的东南、西南半包围状态。

第116师团原定任务是攻占常德,故其第二期作战的计划是,师团占领澧县渡过澧水之后,即沿临澧至常德的公路南下,首先攻占常德以西的陬市,隔断常德守军与桃源地区部队的联系,作攻占常德的准备。

其具体部署如下:

(一)以布上照一大佐的第1的联队为前锋,攻占澧县后,渡过澧水向南经临澧、陈二堡、延寿庵攻占陬市。

(二)以和尔基隆大佐的第120联队,在109联队的东侧,由石龙山(七里湖以南)经青化驿、易家桥、珠日桥、延寿庵攻向陬市。

(三)以黑濑平一大佐的第133联队为预备队,随109联队前进。进攻常德时,预定为攻城部队。

11月14日,就在109联队向澧县发动攻击与准备渡过澧水时,第116师团接到11军命令:

要该师团在澧水上游的合口地区渡过澧水,以避开第44军的正面抵抗和减少伤亡并缩短作战时间。

第11军的命令,改变了116师团在澧水的渡河计划,该师团为不耽误时间,在11月14日决定:

第109联队继续迸攻澧县;第133联队由合口渡过澧水,以后即作为师团的前锋,进攻临澧。

随之,第133联队即从西北方向的赵家巷接近临澧,经两天的激战,于11月18日占领了临澧城。

在澧县的作战中,第44军以全力进行抵抗,伤亡甚大。至11月19日,澧县失守,第150师师长许国璋在指挥作战中牺牲。

许国璋(1898年—1943年11月21日),字宪廷,四川成都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67军第161师483旅旅长许国璋在王瓒绪第29集团军麾下出川抗日。

1938年,他率部参加黄(梅)广(济)战役。奉命在黄梅以南阻击日军,坚守阵地达一个月之久。

10月,在鄂东上巴河战役中,所部担当掩护第五战区转移任务。由于指挥得当,重创日军,支援了友军防御。武汉会战后,许国璋率部扼守大洪山,多次击退日军进攻,阵地巍然不动。

1941年,许国璋升任第150师师长。1943年,率部参加鄂西会战。10月,日军开始进攻常德。许国璋奉令退至太浮山,与太阳山第162师一道,袭击日军侧背,不料先被日军切断去路。

为吸引日军主力,减轻友军压力,其率部将日军引至距离常德仅10余公里的临澧县陬市镇,于此固守。

11月,日军攻陷石门、慈利后,来到澧水南岸。这时,第150师各团在连月战斗下已伤亡过半,战力难以为继。

日军见机以骑兵万余人在空军支援下,向第150师来袭。许国璋指挥所属第448、第450团,于太浮山与之激战。

战至11月20日晨,日军全力向位于排头岗第150师师指挥所攻击。当时,许国璋身边仅剩不满两个营之兵力,但仍全力与日军血战一日至晚,将士死伤惨重。他说:

服从命令为军人之天职,今若南走,何面目见我主官。”

遂后,他召集官兵决议北上与日军决战,命副师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等百余人兵分二队乘夜突围。

激战中,许国璋亲临前线,鼓励将士抗敌到底。其身中两弹,在战场上数次昏迷。醒后得知日军占领陬市镇时,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黑濑平一率第133联队占领了临澧城之后,即继续南下,20日到达浮海坪时,又接到116师团的命令,要该联队立即出发,去西面增援漆家河地区的第3师团。

黑濑即率领联队匆忙西进,当晚20时经盘龙桥向漆家河以东地区进发时,听到西南方向第3师团所在地区的密集枪炮声,得知战事相当激烈。

21日,黑濑的部队也遭到攻击,在知道第3师团从漆河向南继续迂回前进后,黑濑即执行其原来的任务,经田家河而达陬市以西的茶垇。

11月22日,该联队正吃午饭,再次接到师团命令,要立即出发去增援西北方向慈利地区的第13师团。在执行此任务时,联队由11军直属。

随后,第133联队从茶垇出发,经田家河、漆家河、九溪,23日晚至黄石时,遇上已达该地的第13师团指挥所,得知战况已经好转,第六战区的中国部队,遭到日军的猛烈攻击后已经后撤。

于是,黑濑当夜又率其部队返回。24日晨在行军的途中,接到飞行第44战队一架飞机投下的通信筒,意思是:

黑濑部队向常德前进,返回原驻地。

布上照一的109联队,占领澧县之后,即随第133联队南下,从浮海坪、黄叶岗,于21日晚经激烈的战斗后,占领了沅江北岸的陬市。

当夜,他们接到随其行动的师团司令部命令,要联队到达常德城西北地区,作好从北门进攻常德的准备。布上即率联队当夜出发,到达常德西北约16公里的五里岗、黄土山一带,并于11月22日1时40分攻占了黄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