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旧事新编——兰陵王高长恭

发布时间:2025-07-08 16:24  浏览量:1

兰陵王雕塑

1,

公元547年正月,东魏大丞相、渤海王高欢在晋阳霸府病逝。

高欢的大儿子、高齐集团的核心骨干高澄,接任大丞相官职,后加封齐王。上朝时,可以参赞不名,剑履不趋;达人臣之极。成为高氏家族中,最有可能做皇帝的人选。

可惜,时乖命搴。世事难以预设。

公元549年,执政能力很强的高澄,疏于防范,在逼迫东魏孝静帝禅让、准备称帝的前夜,被膳奴兰京偷袭、刺杀,伤重身亡。

年仅29岁。

北齐王朝的发展进程被改写。

高澄留下了6个儿子,1个女儿。

他的6个儿子,长大以后,在北齐王朝中均表现不俗。个个文武齐备。

史称文襄(高澄)六王。

这六王分别是:

河南康舒王高孝瑜、 广宁王高孝珩 、河间王高孝琬(嫡子); 兰陵武王高孝瓘(高长恭) ;安德王高延宗;渔阳王高绍信 。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文襄六王虽然能文能武,但是,最终的结局,都不太好。

其中,以高长恭的相貌最为英俊,命运最为坎坷,表现最为悲壮。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文武全才的兰陵王高长恭,就是这样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2

高肃,字长恭。原名高孝瓘,后来又改名为肃。生、卒于(公元541年-573年);是死后被追封为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个儿子。

有着中国美男之称的高长恭,被北齐后主高纬鸩杀时,正值青春韶华,年仅33岁。

他富贵的一生,充满了苦情和荆棘。

为什么这样说呢?

1).在整个南北朝时期,毁誉参半、有着凶狠、残暴名声的高齐集团,实际上是当时最为显赫、最为帅气美貌、尊师重教的家族。

他们制订实施《北齐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完善的律法制度。影响了后世的隋、唐,及东亚律法上千年。

这一神奇现象,犹如——满是淤泥的池塘之中,绽放出了纯洁、美丽的莲花。

2).有着美貌的兰陵王,并不是这个家族唯一的美男。

他的爷爷高欢:

目有精光,齿白如玉,长头高颧,有人杰表。妥妥的一枚大帅男。

父亲高澄:

美姿容、善言笑、红绮如花,神情俊爽,也是妥妥的帅男。

他的叔叔——

如高演、高湛------大多相貌出众,仪表堂堂。叔叔高淯的容貌,还要出色。

这种美男子集中出现的现象,得益于高欢家族的美貌基因的遗传。

3)高长恭的爷爷高欢,是汉族人(原籍:今河北衡水市景县),因为祖父犯法被处罚,家境破落,成为怀朔兵户。奶奶娄昭君是鲜卑贵族(今大同市人)。偶然的邂逅,被高欢出众的容颜和英气折服,一见钟情。

白富美娄昭君慧眼识英雄,倒追潜力股。

父亲高澄有一半鲜卑血统。

高长恭长大后,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是能文能武、高颜值的北齐宗室。

文襄(高澄)的六王与生母关系是这样的:

文敬元皇后(元仲华)生河间王高孝琬(嫡子);宋氏生河南王高孝瑜;王氏生广宁王高孝珩,兰陵王高长恭不得母氏姓;陈氏生安德高王延宗;燕氏生渔阳王高绍信。

权势显赫、酷爱美色的高澄,在妻妾的选择标准上,严格遵守了古训。正妻,身份高贵;是北魏皇室、孝静帝的妹妹。不过,他几个侍妾的身份,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她们的身份、地位都不高,有的是歌姬,有的地位还要低。

《北齐书》的记载中,没有高长恭生母的详细信息。以“不得母姓”而带过。

高长恭的母亲到底是谁?干什么的?是哪儿的人?

是一个迷。

为什么会这样?

估计有这种可能:

在南北朝时代,等级森严。婚丧嫁娶,非常讲究门笫。有娶妻以德,娶妾以色的说法。妾的身份可以低一些。

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侍妾的身份太过低贱,也就不好再记录下来了。

高长恭的母亲,有可能是这种原因——一个貌美,心善,但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女子,不好明载——而湮没于史料之中。

出生于钟食鼎鸣之家,却缺少了母亲温暖的扶育,这是高长恭一生难以言喻的缺憾。并且,这样的境遇,只是他坎坷命运的开始。

高长恭9岁时(549年),他权势显赫的父亲高澄,在邺城东柏堂被膳奴兰京偷袭,伤重身亡。

生活对待高长恭,真的是高贵而冰冷:

——刚出生时,便缺少了人间最温暖、温馨的母爱;

还未成年,又遭受了一次更大的打击:

——永远的失去了珍贵的父爱。

北齐陶俑

3,

高澄死后不到一年,他控制了东魏军政大权、行事果断的弟弟高洋,成功的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建立北齐,摘取了胜利果实。

高洋大封宗室。

高洋先是封高长恭年纪较大的三个哥哥为王。后来,把他年幼的弟弟高延宗接进宫中,亲自养育。

高洋对高延宗极其溺爱。高延宗横行不法,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的形成,与高洋的言传身教有一定关系。

但是,高洋对年龄稍大、9岁的侄子高长恭,却没有表现出同等的关心。

衣食无忧的高长恭就是这样,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一天天的成长起来。并且,不出意外的帅气英武,貌柔心壮。

天保八年(557年)。

喝酒越来越凶且执法冷酷无情的高洋,又一次见到高长恭。

这次的会见,让寡言语、洞察能力超强的高洋,意识到了自己对这个侄子的亏欠。开始有目的补偿。他提拔了已经16岁的高长恭,让他出仕做官。最初,任命他作级别不高的散骑侍郎;天保九年,又以军功封他为东城县开国公。可惜,还没有等到他重用高长恭,就在天保十年(559年)病死了。

乾明元年(560年),高洋的儿子高殷继位。

高长恭被性格宽厚的堂弟高殷,册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授官仪同三司。

高长恭名垂青史的兰陵王的称呼,便是由此开始,并流传下来。

两年之后(562年),到了他的九叔高湛刚开始做皇帝的时候,高长恭已经脚踏实地,一步步地升迁到并州刺史的重要官职上。

不久,又被高湛封为巨鹿郡开国公,担任了领军将军。

需要说明的是:

领军将军是北齐的非常重要的军职,掌控着北齐最精锐的骑兵部队。

领军将军高长恭,像一把经过命运和时光双重磨砺的宝剑,露出了耀眼的光芒。

4

兰陵王高长恭声名大震,不是依靠自己的俊美的容貌和父荫。是因为他在高湛做皇帝时期,救援洛阳时,能文能武的出色表现。

公元563年,突厥和北周军队联合进攻北齐。

突厥入侵晋阳,高长恭率部奋力抵抗,取得成功。与此同时,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军队团团围困。

皇帝高湛陷入惊慌之中。

经验丰富的北齐军事主管、名将段韶冷静地为他分析了战局,指出这次战争的轻重缓急——气势汹汹的突厥军队,只是为了抢劫财帛而来,不过是疥癣之疾;死对头北周军队才是心腹大患。

高湛急忙派遣段韶(领左军)、斛律光(领右军)、高长恭(领中军),带兵救援洛阳。

在名将段韶的统一指挥下,高长恭自将中军的精锐——五百(百保鲜卑)铁骑闯开北周军队的封锁,“其中军所当者,亦一时瓦解——”直达洛阳城下。

被围困在洛阳城内的守卒,因为搞不清楚到来这是些人是敌是友,不敢贸然打开城门。

高长恭遂摘掉头上防护的甲胄,露出了他俊美的容颜。

守城的官兵当即沸腾,军心大震。

当下,北齐三杰联手大战。大胜北周军队。

追敌30余里。

高长恭勇冠三军。

战后,北齐军队载歌载舞,演奏《兰陵王入阵曲》,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北齐书》是这样记载的: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兰陵王入阵曲》是一首什么样的舞蹈乐曲?

说不太好。

因为此曲,在国内已经失传了。

只知道后世的唐太宗,在传承此曲的基础上,制作的《破阵舞图》——令昌才依图教乐工百二十人,披甲执战而习之。——舞姿音律优美而慷慨,阵容服饰壮观而威武。

《兰陵王入阵曲》的雄壮之美,可以推测。

兰陵王的美貌,文武双全的才能,经此一战,名扬天下。

565年,北周宇文泰为雪洛阳兵败之耻,派遣外甥尉迟迥率20万大军再次进犯,连克7城;又一次围围洛阳。高长恭、斛律光率北齐军队,与尉迟迥的北周军队,再次于邙山大战,彻底打垮了来犯的北周军队。

北齐王朝再度转危为安。

5

有一点需要澄清:

传说中高长恭所戴的凶神恶煞的面具,并不是专门的面具,应该是重骑兵的头盔。

因为在当时的北齐和西魏,都有“铁面”装备的军人出现。百保鲜卑尤甚。他们全身浑身披挂着的是——头盔和铁护面一体、必须摘下头盔,才能露出脸来的重骑兵防护装备。

百保鲜卑选拔的标准非常之高,可以以一敌百。战力凶猛异常。是高洋亲自调教的精锐重骑兵。高长恭也并不是因为面相太过柔美、不足威慑敌人,每次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

这次的胜利,让高湛喜极而泣,重振信心。他亲到洛阳,奖赏立下战功的将士。提升高长恭为尚书令,还赏赐给他20名美女。

年轻、忠勇的高长恭,只留下一名女子。

《北齐书》记载——武成(高湛)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

说的就是这件事。

但是,高湛对宗室子弟的猜忌十分严重,总担心已经长大、能文能武的侄子们抢他的皇位。高长恭的两个哥哥,先后因为言行不慎而被杀。高洋的儿子高绍德和高演的儿子高百年,也被高湛寻找借口杀害。

高湛对待长大成人的亲侄子,手段残酷,超过仇敌。

更要命的是,他性格懦弱的儿子高纬,在继承帝位的同时,也完美的继承了这一猜忌性格特点。

北齐骑士俑

6

邙山之战过后(565年),登上皇帝位不久、还没有正式执政、年幼的后主高纬和堂兄高长恭在朝堂之上,进行了一次长谈。

两个人聊到了芒山之战。

高纬半是关心、半是提醒的对高肃说:“兄长你入阵太猛、太深入了!万一失利了怎么办?后悔都来不及啊!”

心无旁念的高长恭,对堂弟的关心,很是感激。随口回答说:“国事也是咱们的家事。家事亲切,不觉得有什么害怕的!(不觉遂然。)”

年纪小,度量更小的高纬,竟然嫌弃高长恭把国事称作自己的家事,心里酸酸的。

高长恭这几句表亲近、献忠诚的话;却在高纬心里成了猜忌的种子。

后来,高长恭也察觉到了高纬的猜忌。

为了自保,高长恭在他担任司州牧和青、瀛二州刺史的时候,开始盘剥下属,收受贿赂。

公元571年,高长恭升任太尉,与德高望重的名将段韶一起出兵,征讨栢谷(今河南灵宝县西南);高长恭按着段韶的军事部署,一举攻克了定阳(山西吉县)。

此时,因为段韶年事已高,又生了病;高长恭开始统一指挥两部北齐军队。

高长恭战功累累。

572年,封大司马。

573年,封太保。

此时的兰陵王,气势慷慨磅礴,兵马如狼似虎;扶持皇族,光明磊落;治理地方,彪炳开明。性格豁达开朗,文才清秀明快。如同高空中的雄鹰,展翅于天地之间。

然而,高长恭却困于猜忌。

尤其是——忠心耿耿的名将斛律光被冤杀事件发生之后;愈加不能自安。

7

在定阳,他的下属尉相愿对高长恭的受贿行为十分不理解。尉相愿在私下与高长恭交谈时,向他询问原因。

尉相原说:“殿下,您既然已经接受朝廷的命令,肩负帝国安危;为什么还要如此贪残呢?”

高长恭没有回答。

尉相愿又问:“是不是因为芒山大捷,您担心天子以威武见忌,意欲自秽?”

高长恭回答道:“是。”

尉相愿提醒他说:“殿下,您要是这样想可就错了!朝廷如果猜忌您,正好以这些过错为理由,进行处罚!您这样作 ,求福不成,反而得祸!”

高长恭伤感落泪。向他请教可以安身立命的办法。

尉相愿道:“殿下,请您恕我直言。以前,您就建有功勋,现在又取得大捷,威名太重了。您最好称病在家,不要再参预政事了。”

高长恭认为尉相愿说的很有道理,准备按着他说的去作。

高长恭还没有按这尉相原设想的计策退出来,北齐的江淮地区又出现了叛乱。

贼寇纷纷扰扰。

一心想躲避猜忌,不想再参与政事的高长恭,在家中坐卧不宁。

他担心自己再次被任命为将。

他叹息说:“我去年的时候,脸肿了;为什么现在不复发?”

自此时起,高长恭有病也不医治了。

没有想到:即便如此,亦为时已晚。

在被谗佞之徒环伺的后主高纬,已经不再信任正直、忠诚的宗室和大臣;他只相信谄媚自己的、独裁的小圈子。

在他的意识里,高长恭的生存就是对皇权的威胁。

8

武平四年五月(573年),号称无忧天子的后主高纬,派遣使臣徐之范,带来了毒药。

高长恭怨愤的对王妃郑氏说:“我忠心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杀!”

王妃郑氏劝解说:“为什么不去求见天子(辩解)?”

高长恭长叹一声,道:“天颜何由可见!”

手握兵权的高长恭,万念俱灰。

高长恭遂饮药而亡。

死后, 高长恭被追赠太师、太尉,假黄钺。谥忠武。

公元573年5月,高长恭葬于邺城西北北齐高氏陵葬区。

9,

高长恭的王妃郑氏,在他死后,把他的遗物里的一串佛珠,施舍给了寺院。兰陵王的二哥高孝珩听说了这件事,泪流满面。

他赶忙去了寺院,把弟弟喜爱的这串佛珠,赎了出来。

高长恭性格宽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担任将领时,躬勤细事。每得甘美食物,即便是一瓜数果,也一定和将士们共享。

他最初在瀛州做刺史时,随行参军阳士深曾经上表,陈奏他贪收赃物,导致高长恭被免官。到了高长恭率兵征讨定阳时,阳士深正在帐下听令。

阳士深十分害怕,担心高长恭报复自己。

高长恭知道后,安慰他说:“我没有这样的想法。”

后来,高长恭怕他仍不自安,就寻找了他一个小过失,杖责了二十军棍,以安阳士深之心。

曾经有这样的事情:

上朝回家的时候,奴仆、随从尽散,只剩下了一个人。宽厚的高长恭自己到家之后,对擅自离开的 奴仆和随从,竟然没有指责、处罚。

临死的那一天,他把别人欠他的价值千金的债条;全部烧掉了。(尽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