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通天——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07 18:56 浏览量:1
法眼通天
——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的艺术人生
徐邦达(1911-2012),浙江海宁人。号李庵,晚号蠖叟,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生前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兼顾问。
1979年,徐邦达(前排中)在苏州博物馆看画
徐邦达(前排中)和刘九庵(前排右)等人在鉴定书画
徐邦达(右)和启功(左)
1
良好的学习环境
徐邦达生于上海。上海自晚清开埠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画家,因而形成了“海派”。徐父尧臣先生不但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颇好风雅的书画收藏家,并和当时海上艺坛多位大家保持着友谊并互动。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徐邦达幼年就对书画表现出独特爱好和天赋。徐父在发现儿子的这一天赋后欣喜不已,立即将颇有名气的“娄东派”书画家李醉石聘到家里。在李醉石的指导下,徐邦达系统地临摹了历代各个书画流派的艺术精品,练就了一身过硬基本功,以致后来徐邦达经常告诫他的学生,学鉴定也要学习书画创作,这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切身经验之谈。更为幸运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邦达又分别投师于在当时上海享誉盛名的文物鉴定家、书画大家赵叔孺、吴湖帆门下,正是处于这样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时时能与众多身处海上而才华横溢的青年俊杰一起论书品画、探讨切磋,以致20多岁的徐邦达就已经是海上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和鉴定家。基于精湛的专业,1939年,时年29岁的徐邦达以个人之力创办古书画鉴赏刊物《国光艺刊》。这本刊物得到了当时海上一众收藏大家以及文化名流的支持,如庞莱臣、王同愈、吴湖帆、陈蝶野、徐俊卿、张葱玉、高吹万等,他们或撰文,或以藏品相借刊登。当然,《国光艺刊》所刊徐邦达自藏书画作品尤多,这些都足见徐氏青年时期的鉴定水平和收藏成果。
今日所见资料,多言徐邦达平生所从三师:李醉石、赵叔孺、吴湖帆。殊不知,流传至今徐氏青年时代摹古之作人物画也有不少,而李、赵、吴所传人物画实不多见,可见人物画非他们所长。盖徐氏早年亦尝师从著名人物画家俞涤凡。徐邦达曾师事俞氏,此闻之萧平。萧平云此徐邦达亲口所言,此一段经历,惜流传资料不多。
说起徐邦达的艺术生涯,必须说起促成他立志学习鉴定的一次上当经历。徐邦达早年对清初“四王”痴爱异常,他曾花六根金条买了一件王原祁的画。当他得意地将这件“战果”拿给老师去欣赏而被告知是赝品的时候,内心唯有叫苦不迭,也就是这一次深刻的教训,让徐邦达清醒地意识到,书画鉴定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从而立志一定要好好研究书画鉴定,并从此走向书画鉴定的专业研究之路。
在徐邦达早年的鉴定事迹中,最得意的是他曾经和乾隆皇帝唱了一次“反调”。事情得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故宫重要文物南迁停放上海期间,徐邦达发现被乾隆皇帝御笔题为“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赝品,就是这幅赝品,为乾隆皇帝当成真的而深深喜爱,并一次又一次的题跋,盖上玉玺。而被乾隆皇帝认为是假的那一幅,徐邦达发现才是真的黄公望手笔,正是靠着一双慧眼,徐邦达抢救下了那幅被打入冷宫数百年的“假的”《富春山居图》,还了历史一个真实面目。
徐邦达 山水 50×81cm 纸本设色
2
历史机缘成就传奇的鉴定生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邦达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1950年,徐邦达应郑振铎、张葱玉之邀赴北京,任国家文物局秘书,专职征集古书画。从此转变为职业鉴定家,从而彻底成为“故宫人”——故宫博物院专业的鉴定家,一生致力于文物和博物馆事业。
为了使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的藏品尽快丰富起来,徐邦达奔波于各地去征集作品。曾经有一次,徐邦达听说郑洞国在进驻东北后,收购了不少书画珍品,而这些珍品就是溥仪当年从紫禁城带出去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唐代人临摹的《王方庆万岁通天帖》、五代后唐画家胡瓌的《卓歇图》、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夏热帖》、元代画家王蒙的《太白山图》。1948年10月,郑洞国率部起义时,将这些价值连城的书画珍品贮于一个小皮箱中。起义后,郑与解放军接洽时,将皮箱交给负责接收的解放军部队代管。但事后这批代管的字画就一直无人过问。徐邦达立即通过有关人士查访当年负责接收的部队,终于在部队存放文件的保险柜中找到了那只皮箱。从而将这批作品征集回来,如今这5件珍品中的《王方庆万岁通天帖》和《太白山图》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其他3件藏于故宫博物院。
除了为故宫征集书画外,徐邦达作为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之一,曾奔赴全国各大小博物馆,为各地博物馆馆藏书画的鉴定做出卓越贡献。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古书画鉴定家,在徐邦达等专家的“主持”下,故宫斥巨资买下隋代法书《出师颂》,并由此引发一场真真假假、值与不值的辩论。对此,徐邦达坦然处之,“鉴定是一门科学,要用科学说话”。时至今日,再也没有人怀疑《出师颂》的真假问题了。
3
多才多艺的全能艺术家、美术史论学者
了解徐邦达一生可知:他早年学艺,青年时代是带着诗人、词人光环的职业书画家,同时从事收藏事业。除此之外,他还和朋友开设了上海中国画院——从事书画活动策划、画册出版等,是十足的书画策展人、生意人。中年时期,徐邦达因工作需要,转行成为专业鉴定家,但因为鉴定题跋需要,一直没有放弃书法的实践和锤炼。晚年的徐邦达在鉴定之余,又重拾画笔,进行大量的书画创作,并多次举行个人书画展,已然又是公认的专业书画家。
说到徐邦达,虽然不得不说他的古书画鉴定,然不可否认,徐邦达是因鉴定之名掩盖了其他方面的成就——书法、绘画、诗词创作,尽管这些技艺伴随着徐邦达艺术的一生。
1.书法
徐邦达好友,著名学者、书法家、鉴定家启功,在为徐邦达而作的一首诗里这样称赞道:“眉山体式渔阳胆,添得维摩丈室花。”“眉山”指的是苏轼,“渔阳”指的是鲜于枢。很显然,作为徐邦达的好友,同是古书画鉴定大师和大书法家的启功对徐氏的了解可谓比一般人要详细得多,这首诗可以说是徐氏书法某些方面的一个写照。
从徐邦达早年临画所题的款识也可以看出,徐邦达的各体书法颇得古人神韵。他学过李邕、苏轼、米芾、鲜于枢、董其昌等人,其后泛学无宗,在有法与无法、师古而不泥古中创造新意。然而那创造却又是无意识的,以致他的书法给人的感觉是清雅自然而气势流畅。
书法之妙,重在用笔。书法大家张宗祥曾有言:用笔重者——沉重,轻者——超逸。运笔有快慢,快取劲、慢取妍。用笔要软硬兼施、刚柔相济。由软入硬易,由硬入软难。徐氏可谓深谙书道。纵观徐邦达的行书(徐多以行书面世,特别是晚年的书作),给人的总体感觉可以用峻拔崎岖、汪洋恣肆来概括。由于其行笔快慢兼施,以至笔墨酣畅淋漓,结体自然舒展,并务求圆润婉转,粗壮如牛健步,细密如龙蛇逶迤,线条疏密相间,行中带草,体圆用方,极尽笔法变化,给人典雅之感。
从取法上来说,徐氏书法多从宋人苏东坡、米襄阳出,取苏字之厚重宽博、米字之秀妍,上溯李北海的“气体高异”,下参董其昌的秀逸古淡,再加上过目不下数万件书画作品的滋养,终使其作品透溢出一种博大深远的气势和韵味无穷的神韵。又加之兼善绘画的优势,所以他的作品能做到墨色清新秀润,线条富有弹性和质感。
徐邦达 薄游苏台 69×27cm 纸本
2.绘画
徐邦达一直是“四王”绘画的拥护者,他早年从“娄东派”名家李醉石学习书画,因为具有超强的摹古能力,能对各类题材的古代书画进行精准临摹,形与神上都达到较高水准,可做到以假乱真。此一段时间留下来的作品主要是临摹作品,如其18岁临奚冈《松溪高逸图》,24岁临张中《芙蓉鸳鸯图》,1937年临张渥画、褚奂隶书《九歌图卷》,1940年临华新罗《禽兔双艳图》等,这些作品无不是其高超的摹古技艺展现。
中年之后,徐邦达虽然广学各家,但他尤其偏爱南宗山水,在深入钻研、融合各家的基础上,已经渐渐达到自由之境。因过眼诸多前贤作品,汲取了各家的精华,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苍秀清逸、笔致秀润的个人风格,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如1950年与陆俨少合作的《西溪小隐图》,已见他的笔墨与陆俨少难分高下,大家气象,呼之欲出。
虽然泛学诸家,但他犹以“四王”为根本,正因为偏爱“四王”,哪怕他晚年的山水,所呈现的典型面貌总是有着“四王风”,用笔灵动,点染活跃,色彩淡雅,这些特征完全得源于王麓台、王原祁二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年以后,兼之因专业鉴定工作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他放弃了主动的绘画创作。因此,他的书画创作有一个空档期。晚年,徐邦达又捡起画笔。此后,他的作品由中年的秀润清雅逐渐变为苍浑厚重,已经达到“我自我法,天心一体”的境界。这一点,似乎已经与王原祁不谋而合。虽然他一直仰慕“四王”,并于“四王”用力颇深,尤其是王原祁一家,多年“求而未得”,但此时可谓是“不求而达”。
徐邦达 山水 20×34cm 纸本水墨
3.诗词
如果说书画、鉴定是徐邦达职业的需要,而诗词则是徐邦达文人情怀的展现。徐邦达少年学习诗词,青年时期随陈定山、陆俨少等游。中年之后,徐邦达北上,所交张伯驹、周汝昌、启功、冯其庸等皆是诗词高手,诗词酬唱往来频繁。可以说,从少年一直到晚年,诗词是除书法外伴随徐邦达终生的文艺事业。徐邦达的诗词作品,今日犹存世的有数百首,主要收录于蔡渊迪整理的《徐邦达诗词集》。
读徐邦达诗词可以发现,除了抒情感怀之作外,徐邦达还作有很多的题画诗词,这些题画诗词,有题己作的,有题友朋之作的,最多的是题古书画的,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美术史价值,更可以当作徐邦达的书论、画论。
4.鉴定
作为有着“华夏辨画第一人”“徐半尺”之称的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为故宫博物院鉴考、收购、征集传世名迹近4万件。作为全国古书画鉴定小组成员之一,8年里,他行程数万里,参与鉴定了数万件中国古代书画,因而编成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对古代书画鉴别贡献至深,此书至今还是古书画鉴定行内的参考书。
徐邦达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他将中国古书画鉴定学问“科学化”,从而成就了《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等一本本关于古书画鉴定学科的扛鼎之作。另外,汇集他一生的鉴定以及鉴定学成果——《徐邦达集》陆续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总数16卷、超过600万字的皇皇巨著不禁让后学者产生高山仰止般感叹。
责任编辑:陈春晓
作品欣赏
徐邦达 山水 66×38cm 纸本设色
徐邦达 柳堤春晓 93×58cm 纸本设色
徐邦达 临张叔厚白描人物 69×26cm 纸本水墨
徐邦达 竹泉春雨 65×34cm 纸本水墨
徐邦达 山水 102×43cm 纸本设色
徐邦达 临新罗山人花鸟 136×63cm 纸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