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博物馆2025年暑期开放全景观察

发布时间:2025-09-18 18:11  浏览量:4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古诗中描绘的夏日清幽,恰与今年暑期博物馆内的热闹景象形成呼应。尽管全国多地被高温持续笼罩,户外热浪袭人,但人们走进博物馆的热情却丝毫未减。长沙博物馆人气高涨,“躲进”长博寻觅清凉,成为市民游客消暑降燥、学习充电的首选之地。暑假期间,长沙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50.11万人次,日均接待量近万,入馆参观人数再现井喷式增长。

高温与流量双重考验

长沙博物馆应对有方

面对高温与大流量的双重挑战,长沙博物馆精准施策,在确保暑期观众接待量与往年持平的基础上,新增安检设备、增派文明劝导人员,启用专用通道优化入馆流程,将闸机与预约核验环节迁至室外阴凉处,平均入馆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打通了一条舒爽清凉的“快速通道”。为应对高温,在排队区域加装遮阳篷、喷淋设备及冷风机,缓解高温炙烤;室外安检等候区连续60天免费供应中药凉茶及防暑药品,于细微之处显服务温度,提升了观众参观体验和服务满意度。

优质服务赋能暑期文化体验,长沙博物馆在各项服务工作中展现出专业、高效与暖心。累计接待团队讲解、研学活动等733批次,响应处理游客擦伤、中暑、儿童走失等突发事件50起,帮助320位观众找回遗失物品,回应现场及电话咨询1.2万余次,用周到服务解决观众各类需求。志愿者队伍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积极投身4个展览的讲解现场,承担排队礼让引导、文明劝导、问卷调查、咨询指引、照片记录及各类活动协助等多项任务,服务覆盖人群达15万人次,其中讲解服务555批次,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在特色服务与文创推广上,累计为观众提供5万人次的盖章服务,发放“湘见长沙红——2025年长沙红色追寻季”红色护照、“砖属快乐 魏晋生活手账”手账本1400余册,文化体验更具仪式感和纪念意义。

延长开放与夜间游览

博物馆越“夜”越美丽

每至暑期,博物馆便迎来客流高峰,不少游客反映闭馆时间较早,观展时间紧张,特别是下午场没逛多久就临近清场,意犹未尽,纷纷呼吁博物馆能否延时“下班”。长沙博物馆积极回应公众期待,今年暑假正式实现延长开放,全馆进入“超长待机”模式。为保障游客夜间观展体验,延长开放时段每日额外投放夜场门票2000张,同步做好夜间场馆设施维护、安全保障等配套工作,确保夜间运营平稳有序。

8月1日,“魏晋风华·博物馆奇妙夜”主题夜游活动顺利开展,活动招募20位古风文化爱好者围话雅集,执扇轻摇、提灯慢行、躬身赠荷,以一场复刻魏晋风雅的特色夜会,点亮城市夜晚文化生活。夜色中的博物馆,褪去了日间的喧嚣,两场“No Stage!”魏晋风华夜场音乐会以乐为鸣,浪漫登场。琴师于展陈间席地而坐,抚琴演绎《卧龙吟》《寒山僧踪》古曲,琴声绕指流转,禅意悠然,让“无舞台”的展厅更添一份随性自在的魏晋风雅。

“No Stage!”魏晋风华夜场音乐会

整个延长开放期内,长沙博物馆接待总量达26.27万人次,“越夜越美丽”的博物馆不仅收获了超高人气,也为市民游客灵活安排观展时间提供了更多便利与选择。

特色展览纷呈

吸引观众奔赴一座城

对博物馆而言,暑期是流量高峰期,更是打造特色展览、释放文化吸引力的黄金时期。6月伊始,长沙博物馆接连推出“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与“西北风来·塞柳长青——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两展各具特色,吸引各地观众慕名而来。“长江与中华文明展”由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展出206件(套)珍贵文物,生动呈现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以65块画像砖为载体,还原魏晋生活百态,从古人出行交游、宴饮美食、畜牧耕作、制衣装扮、游艺娱乐等生活日常,到河西地区农牧业开发、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时代风貌,皆在砖上一一呈现。两大展览主题鲜明、展品珍贵,催生了文化爱好者“为了一个展奔赴一座城”的热潮。据统计,暑期长沙市博物馆省外观众占比高达65.65%,主要来自广东、江西、湖北、河南、广西等周边及南方省份。不难看出,一系列高品质展览为城市构筑了文化高地,影响着暑期游客文化出行选择,成为文旅融合发展、丰富文化供给的强大引力场。

跨省交流展是长沙博物馆今年暑期的又一精彩看点。8月15日,由其原创策划的“我有方寸心——唐长沙窑瓷器诗文特展”,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拉开巡展帷幕。长沙与洛阳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曾在大唐文化的恢宏版图上气韵相连、文脉相承。此次巡展以瓷上诗文作为连接长沙与洛阳的纽带,其中“洛阳来路远”的地域关联,既暗合两地昔日贸易轨迹,也唤醒了两大古都历史共鸣,为探索精品展览交流合作与文化资源联动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撑。

“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作为常设展,暑期接待量亦达到年度峰值。展览以青铜器、简牍、瓷器等1200余件藏品,系统展示长沙地区历史文化通史。从观众留言可见,大多数游客将此展视作了解湖湘文化的“第一课堂”,纷纷在此探寻湘楚文明的印记。渔阳王后墓“黄肠题凑”复原展区因完整还原了古代高等级丧葬制度的核心构造,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区,常有游客驻足观摩,为当时臻于极致的礼制文化与工匠技艺而惊叹。

社教活动深受热捧

青少年尽显活力

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启迪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悟历史文化之魂,长沙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2025年暑期系列教育活动,吸引大量青少年观众踊跃参与。开放“哇哦 博物馆”儿童展览,以体验式互动形式引导儿童探究博物馆台前幕后,助力长沙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连续四年合作推出“博物馆库房开放”活动,设立文物捐赠人、高考毕业生、中学生等专场,拉近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与公众的距离。连续九年与长沙市教育服务平台合作,塑造“穿越小达人”自主参观品牌活动,将常设展与特展串联为趣味“穿越任务单”,引导中小学观众在展厅中细致观察、积极思考、互动探索,打造博物馆教育实践基地。策划“走街串巷 追溯长沙记忆”教育展览,走访通泰街、南倒脱靴巷、彭家井巷、红墙巷等长沙老巷,征集收藏关于老旧街巷里留存的物件和口述故事,挖掘藏于市井的“身边的文化遗产”。

“哇哦 博物馆”展览配套社教活动

与特展深度联动的系列实践活动创意十足、亮点频出,深入浅出地解读长江与中华文明的深厚联结,细腻再现魏晋风华的当代表达,凭借“有料又有趣”的特质,赢得了广泛好评。“湘城讲坛”迎来两场高规格学术盛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应邀主讲《中华文明中的长江文化》,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郭伟民教授则以《大江万古流——长江流域史前的文明化》为题,为观众溯源长江流域史前文明,两场讲座持续激发公众对长江与中华文明的研究兴趣。“星博少年说”小讲解员系列活动实现教育模式突破,经开班培训、专业考核、实操上岗及结业表彰等阶段培养,30余名青少年系统学习了文化知识、讲解技巧与服务礼仪,完成从“博物馆参观者”到“文化传播者”的精彩蜕变,用童声传递历史温度。“不尽长江 趣玩一夏”游园会人气爆棚,开放期间超3000人获得特展文创礼物。游客可自由入“园”参观,体验打卡拍照、文物拼图、诗词对答等趣味互动。“小水滴成长记”长江文明剧本游活动则打造了沉浸式体验新场景,观众化身“长江小水滴”,在跌宕剧情中穿梭历史,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之旅,让文明以更具象的方式直抵童心。此外,还推出“华服丽影·古今对话”“国学小课堂”等特色系列,开展“溯源·星火初燃”“蕴育·耒耜春秋”现场快闪,策划“砖属快乐”打卡集章、“诗咏长江”云端诵读、“跟着文物看长江”数字作品征集等多元形式,铺架文化传播与互动体验的桥梁,推动传统文化与年轻一代碰撞出既富传承感又具青春气的别样火花。

这个夏天,长沙博物馆用50余万次的参观人气、98.6%的满意度评分和218场教育活动的实践,诠释了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客厅”的责任与担当。当青少年在文物前驻足思考,当远道而来的游客循着博物馆而重识星城魅力,当老街记忆通过展览得以珍藏和延续,这些鲜活瞬间,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模样。长沙博物馆正以更加开放、创新、包容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渴望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同行的来访者。

来源丨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