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诗解析 | 苏轼系列之八十三《兴龙节侍宴前一日访王定国》(二)

发布时间:2025-09-06 08:38  浏览量:22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倾心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本文包含:原诗 / 写作背景 / 注释及大意

3、出门自笑无所,呼酒持劝惟家。

:指前往,到达。:指王定国。

本句大意:出门后才自笑无处可去;唯有去您家里才能畅谈欢饮。

4、踏冰凌兢战疲马,扣门剥啄惊寒鸦。

凌兢:指寒冷冰冻状态下身体战栗的状态。剥啄:形容敲门声。

本句大意:马蹄踏冰战栗前行;我的叩门声惊起了寒夜栖息的寒鸦。

5、羡君五字诗律,欲与六出天葩

五字:指五言诗。诗律:诗歌创作的格律规范。六出:指雪花。雪花为六角形结晶形态。《宋书·符瑞志下》最早记载"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栀子花亦为六角形花瓣。天葩:天界仙花,常比喻隽逸的诗文。

定青山(普洱生茶 老曼峨古早)

本句大意:你的五言诗格律工整、意境绝妙;堪与六瓣雪花竞争天界奇葩。

6、头风已倩檄手愈背痒却得仙爪爬

头风”全句:典出《三国志·魏志·陈琳传》,曹操头风病发作,但当读到陈琳为袁绍撰写的讨伐自己的檄文,其纵横捭阖、笔力雄健,让曹操拍案叫好,头风病竟也因此痊愈了。:借,借助。檄手:指陈琳。“背痒”全句:典出《神仙传·麻姑》“又麻姑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言: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

本句大意:君之诗俊逸开阔,读来酣畅淋漓,可比陈琳檄文治愈头风之效;又如后背奇痒难耐之时,忽得麻姑仙爪搔挠,让人大呼过瘾!

7、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浮蚁:酒发酵后表面产生的浮沫,色白如蚁。亦指代酒。泻油:形容酒体如油脂般顺滑、光润。紫碗:应指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出品的紫窑变瓷碗。钧窑创烧于唐代,盛烧于宋代。民国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一书道:“全器紫者不易见”。王定国出身贵族,酒茶用器甚是讲究。铺粟:形容茶面上的饽沫像铺了一层粟米。宋以茶汤饽沫如雪称佳。盘龙茶:指著名贡茶-龙团茶。由时任福建地方官丁谓创制,因茶饼上压制盘龙浮雕纹样而得名。

本句大意:(我们一起把酒言欢)银壶中倒出的美酒如油脂般醇厚丝滑;(酒后我们又一起品茗论心)紫盏中点出的龙团贡茶饽沫浮动,如铺雪粟。

定青山 茶汤实拍

8、幅巾起作鸜鹆舞叠鼓掺渔阳挝

幅巾:幅巾,又称巾帻、帕头。宋时,深衣幅巾为士大夫祭祀、宴居、交际服标配。鸜鹆舞:晋代开始流行的拟态舞蹈,因模仿八哥鸟动作得名。《晋书》记载:宴席上,名士谢尚即兴起舞,他身着衣帻俯仰屈伸如鸜鹆,姿态矫健奔放。自此鸜鹆舞成为古代舞蹈文化符号之一。鸜鹆:音qú yù,八哥(鸟)。叠鼓:连续快速敲击鼓的动作。渔阳掺挝:源自东汉时期的鼓曲名称。典出《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曹操因祢衡狂傲不逊,将其贬为鼓吏,祢衡遂在宴会上演奏《渔阳掺挝》,以示不屈,其鼓声悲壮激越,令满座动容。:音càn,同“参”。

本句大意:(饮至酣处)巾帻随着脑袋的动作而不断摆动,形似名士谢尚创始的鸜鹆舞;(论到深处)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就像狂士祢衡《渔阳掺挝》中连绵不绝的鼓点。

9、九衢灯火杂梦寐,十年聚散咨嗟

九衢:原意为四通八达的街道格局或繁华街市,此处指京城开封。十年聚散:应指1079年“乌台诗案”至今(1088年)的十个年头。王定国、苏辙均受本案影响而遭贬谪,王定国被贬最远-岭南,期间两子葬生,自己也险些命归瘴地。苏轼除在狱中险遭不测外,贬放途中,也痛失一子。咨嗟:叹息。

本句大意:看着京城街巷灯火迷离,恍然如梦;忆起这十年间聚散离合,徒剩叹息。

定青山(357克/饼 5饼/提 20饼/件)

10、明朝握手殿门外,共看银阙暾晨霞。

银阙:原指道教中天上仙人或天帝居所白玉京,本处指银雪覆盖的皇宫宫殿。:音tūn,刚刚升起的太阳。

本句大意:明早(参加兴龙节侍宴)我们又将在宫门外握手相见;那时,让我们共同眺望银装素裹下的宫阙与云蒸霞蔚中的初日。

我是青牛君,倾心打造传世茶品。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祝各位读者生活精彩有梦成真

参考

1.《施注苏诗》施之元(宋),浙江大学出版社

2.《苏轼年谱》孔凡礼,中华书局